通讯员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日记:1979,3,27
工地广播站播送《标杆之歌》。
日记:1979,4,1
日记:1979,5,16
沧州地区海河指挥部表彰优秀通讯员,交河县有樊立昭、崔成春、李洪勉以及洼里王连队的郑树义。每人赠送笔记本一个。
日记:1979,5,21
一个人到了新单位,谁都会本能的想积极表现一下自己,以便于让别人认识自己,认可自己,迅速站稳脚跟。表现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献殷勤,说谀词来讨好领导。这样做见效快,也最明显。但它也是个双刃剑,你在讨好了一个人的情况下,却有可能得到众人的鄙夷;二是通过积极工作,以才能取得领导的赏识,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佩服。通过工作来取得领导与同事的认可,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尤其是作文字工作,没有两把刷子就愈加的难上加难。难则难矣,但既然想在不失尊严的情况下,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只有加倍的努力,以事实来征服众人。
历来秉持“宁可让你恨我,绝不让你瞧不起我”原则的我,很自然的取第二种,尽管我自知并没有多少优势。虽然我自小喜欢文学,但对通讯报道之类并没有怎么接触过;至于公文写作,那就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而这些,都是我目前的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一开始,还真的不大适应,所以,我在广播站播出的第一篇稿件是诗歌《标杆之歌》。虽然袁培对此诗也很欣赏,但对本职工作来说,终非正途。于是,我暗暗下决心, 先在通讯报道方面打开突破口,然后,再带动公文写作。
那段时间,是我既兴奋,又勤奋的日子。兴奋的是,我终于有了一份像样一点的工作,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勤奋也是自然的,既然喜欢,肯定愿意做。我几乎每天都要下连队,跑工地,搞调研,采访各种人物。先是编印了几期《海河简报》,得到领导的肯定;根据采访来的材料,写成稿件,在本县海河工地广播站播出的同时,还积极向地区指挥部广播站投稿,一气投了《心向海河》《推迟婚期》以及《标杆之歌》三篇。我亲自将稿件送去,还虚心的听取人家的意见。结果,地区指挥部工地广播站很快就播发了。紧接着,一篇篇稿件陆续在本县与地区工地广播站播出,在各县的通讯员当中,有了一些小名气。不久,地区海河指挥部评选“优秀通讯员”,我身列其中。
当我拿到人生第一张奖状与奖品(一个笔记本)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时候,从外围听说领导对我的工作很满意,有可能在退场之后留在机关。没几天,袁培在与我闲聊的时候,透露说,准备退场后留下,只是还没有最后定。
听到袁培的话,虽然我故作镇静,其实,心里激动极了。如果能够留下,就意味着我不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临时工,而是固定的“聘干”,属于正规的“长期临时工”了。
人生有了奔头,工作就愈发的上劲了。
退场之后,我如愿以偿,成为海河指挥部的一名“长期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