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海古木

(2019-12-26 01:16: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在冬日的原野上行走(18

林海古木

林海古木

林海古木

林海古木

林海古木

来到高官之后,附近的村落几乎走遍了,见证了联村成片的枣树之海的浩瀚。但我发现,尽管数量大,面积广,而真正的古树并不多,基本都是二三十年,顶多五六十年的树龄。对于有千年枣树种植历史的枣乡来说,不得不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当我对解巨胜提起这一点的时候,他说:“我带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

他说的这个地方并不远,距我的住所顶多一公里,就在高官村的边上。进入林区,基本都是我上面提到的那种“中青年”枣树。我不吱声,默默的跟着他向前走。突然,眼前一亮,在这些普通的枣树之间,出现了一行巨大的古木,大约有数十株。它们树干粗大,上面开甲留下的痕迹已经分辨不清,只是由于开甲次数过多,树干的中段呈现出一种“大肚子”现象,俨然大腹便便的油腻男,如在下。不仅树干粗大,而且树形多样,枝条或柔或刚,或疏或密,参差交错,引人诸多想象。有的树形中规中矩,造型很正,颇像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有的偏着身子,似瘸腿的讨饭老头;有的头小身大,仿佛新刨出来的胡罗卜;有的头大身小,令人想起动画片里的“光头强”;还有不少造型怪异的树,有的是两干相依的“夫妻树”,有的是一根两干的“并蒂树”;还有一棵属于“一家三口”,像极了两口子中间还夹着个孩子......

除了这一行树,在附近的普通枣树之间,也夹杂着古木的身影,林林总总,估计有百十来棵。 这些树有多少年的树龄了?它们又是怎么保留下来的?我说不清楚,解巨胜也说不清楚。作为红枣业者,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沧州枣乡,从未发现有这么多,这么古老的金丝小枣树。

说着,他居然有些伤感起来:“这些树,都是好东西,可是不知哪会儿就被刨了。”

我说:“国家不是有古木保护法吗?这些都应该保护起来。”

他说,庄稼人谁管这个?现在的金丝小枣不卖钱,枣农们纷纷开始刨树,改种别的了;即便没刨树,也不管它,就那么荒着,枣树都得了枣疯病。

我说:“你的园区将来不是要发展文化旅游吗?你把它们移过去,弄个古树园,也算个景点啊。”

他说:“我倒是这么想,可是得有钱啊。”

关于这一点,我倒是清楚:解巨胜想法很多,也很诱人,包括建造红枣博物馆,开辟“百枣园”,开展生态旅游等等;可是,这些年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到园区建设,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到今年仲思枣才开始挂果,资金根本没有回流;再继续投资,心有余力不足了。

我也想帮他,但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只能是跟在他的一声叹息后面,再来一声更长的叹息。

                               20191225,于高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菜帮子
后一篇:拾柴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