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佚文两篇

(2018-06-19 02:25:26)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艺评论
    【肖泰按】2012年,曾经写过两篇朋友作品的评论,发在博客里,随即也就忘了。偶尔翻看过去的博文,却再也找不到这两篇。不消说,被强人掳去了。当时好疑惑:莫非这样无足轻重的文字也会被和谐吗?看来,所谓自信云云,便似那弱柳质的林妹妹,弱不禁风;又似林妹妹讥讽贾宝玉的“银样蜡头枪”。幸好,在原作者的博客寻到了它们的踪迹。我把这迷了路的孩子领回家来,下次一定要看好,不能叫他们再乱跑。世事险恶,此次幸亏有好人相助,下次未必就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文章本身无足看处,唯立此存照,敝帚自珍耳。

官场的余波

                              ----读《都是情人节惹的祸》

      读朋友的作品,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张兄文仲官宦半生,仕途有成,公文写作相当了得,硬是能将枯燥呆板的公文弄得风生水起、花样翻新,让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也算是一门过硬的本事;不过,至于弄文学作品,我倒是不太常见。近日在《回头见》上读到他写的小小说《都是情人节惹的祸》(以下简称《祸》),觉得意趣盎然,忍不住要叨上几句。

    写小说不易,要在很小的篇幅里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就需要更深的功力。《祸》的情节并不复杂:四个退了休的官员,退下来以后成了“三友”(遛友、牌友、洗友)。情人节那天,四人在一起喝酒。喝酒时一时兴起,相约各自买一束玫瑰花送给自己的老婆。谁知本来想给老婆一个浪漫的惊喜,不料种下玫瑰却收获了蒺藜,闹得夫妻反目。在这个看似简单、近乎闹剧的小故事里,折射出复杂的人物心态,并反映出社会现实生活的美丑与善恶。几个老男人学着年轻人在情人节给老婆送花,本身就引起了人们的惊讶与侧目:“沿途只500米路程,碰见的诸多男男女女无不投去鄙视的目光,有的还悄悄说:这把年纪了,怎还这样风流!”对路人的反应,其实四个人自己心里也是有数的,因为起初心里底气就不足:“谁不敢买谁就是儿!”赌咒发誓,说明心虚。果然,他们寻求刺激遇到了强烈的反弹。老齐拿着花往家走,还未到家,就被老婆发现了,被老婆一把夺下、撕碎,扔到大街上,任凭老齐怎样解释也无济于事,老婆的理由是因为自他们结婚以来老齐从没有买过鲜花。从这个细节里,可以看出在官场得意的时候,老齐对老婆的感情是忽略的。官场中五颜六色的诱惑,男人们把持不住,扯住了新人的石榴裙,却忽略了糟糠的眼泪,这是我们听得耳朵起茧子的老套故事。老齐的老婆看惯了官场的糜烂,自然对自己的老公也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并未随着老齐的退休而减少。现在,突然发现老齐拿着玫瑰花在街上走,只道是要去寻花问柳,谁知他会要送老婆一个惊喜?所以,老婆的撒泼发飙就可以理解了。读到这里,读者自然就会联想到另外那三个人的结局会是怎样?作者没有平铺直叙的去写那三个人回家后的过程,而是用老齐为自证清白,让另三个人作证这样一个长线串珍珠的手法,描写出另三个人回家以后遇到的相同的窘态。以浪漫始,以尴尬终,然而,在捧腹之余,人们禁不住要想:造成这出悲喜剧的根源是什么?家庭是社会的缩影,退休是官场的延续,作者通过这个小小的故事,反思了社会与家庭、婚姻与信任、善良与丑恶、浪漫与现实、层次与品位之间的关系,使人读过之后,回味再三,颇有所得。

    自然,这篇作品也并非尽善尽美。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人物形象尚显得平了一些,性格特征不明显;虽然也有人物,有情节,但读上去总有一种小品的感觉。当然,要在一篇几百字的作品里面刻画出多么丰满的文学形象,这要求,也许确实是过于苛刻了。

                                                                                           2012-2-25

活在生活中

                       ——读《婆婆来了》

     《婆婆来了》文章很短,也就是一千多字的样子。作者以婆婆来家照顾孙子为切入点,通过儿媳回家过年两个细节的回忆,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热情、善良而又富于生活智慧的婆婆形象。通过作者的描绘,可以看出婆婆的家境十分拮据。大年三十的中午,没有像别人家那样大碗小碟的摆上一桌,只有一碗炖菜就馒头。吃除夕饺子的时候,连醋都不蘸。家境相对要好许多的儿媳感到很不适应。然而,到了第二年春节,情况就变了,不但三十中午有了一桌子的菜,而且吃饺子的时候也摆上了醋碟。原来是细心的婆婆为了照顾儿媳,改变了坚持多年的生活习惯;而且,婆婆思想也很开通,“妈妈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以后一切都按我的意思准备。”婆婆的善解人意,跃然纸上。

     婆媳关系,历来是最令人纠结的关系。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见,多麽英明的大人物也有处理不好家务事的时候。婆媳关系之所以难以处理,就在于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要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必然导致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习惯,不同的行为方式。年龄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经济的差异,都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文章中这一对婆媳在生活习惯上的冲突,除了经济的原因之外,还有没有文化的因素?有没有持家理念的因素?婆婆生活环境的窘迫,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会将维持温饱以外的东西都视为奢侈。越是吃过苦的人,就越是会远离奢侈。炖菜就馒头,吃饺子,在婆婆的意识中就是过年的标准;超过了这条界限,就是奢侈。而媳妇呢?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外,还要追求生活的质量与品位。一碗炖菜与一大桌子菜的区别,就在于生活的单调与丰富;吃饺子蘸醋,就是在满足肚子的同时,还要追求食物的美味,也就是生活的品位。这就是两代人两种生活理念的矛盾与冲突。要解决这种矛盾与冲突,就要考验当事双方的道德良知与生活智慧。所幸的是,文章中的这一对婆媳都是善良的,而且不乏生活智慧。她们都懂得珍惜:“每次出现摩擦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回避。自省之后的我们又会如同往常。”“十几年来我们都努力维护好婆媳间最为重要的东西——面子,就像一件原本精美的瓷器,只要稍不留神掉在地上,就会支离破碎,即使技艺再精湛的师傅把它们据在一起,也终难完美如初。所以不管多大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将矛盾白热化,进而也使得我们的关系始终一如往初。”其实,这里所说的“面子”,表述并不准确。不是虚荣意义上的所谓“面子”,而是对人际和谐关系的一种向往与渴望。善良、尊重、理解,是婆媳关系的粘合剂,有了它,家庭就会春风荡漾。

    从艺术上,这篇小文也很有特色。首先是语言。初学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单纯追求语言的华丽,仿佛没有一些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句子就显示不出作者的高雅与深邃。其实,这是个误区。语言的雍容华贵固然是一种美,但朴素淡雅同样也是一种美。如果雍容华贵里面包裹的是一具空空的驱壳,那么,再雍容华贵也无所附丽;如果朴素淡雅里面是丰满充实的,那么,打扮出来就会“淡淡妆,天然样,我就是这样一个汉家姑娘”。另外,语言也要讲究语感。语言的节奏要有缓有急,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参差错落。节奏掌握的好不好,就看作者是否拿捏得度。本文的作者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语言明快简练,平实从容,准确生动,就像一条清澈的山间小溪,水流潺潺,清丽欢快,活泼向前。其次,从结构上也有可取之处。我还看过作者的另一篇写母爱的文章,写的就远不如这篇。写母爱的文章浩如烟海,谁都知道娘疼儿、儿疼娘,这些,早已被那些名家、大家写烂了。如果写不出自己独特的东西,只是空洞的去歌颂,你再写得抒情,能写的过那些名家大家吗?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感动了一代代人,其实就是因为父亲翻越栅栏去捡水果的那个细节。写散文就像画写意画,精彩之处就要重彩渲染,精雕细刻;其他枝节之处可以一带而过。《婆婆来了》就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在大碗炖菜与吃饺子蘸醋两个细节上反复渲染,形象的描绘出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成功的刻画出了一个可爱的婆婆形象;而其他情节如婆婆逛商场之类简略而过,仿佛国画里的远景,似有似无,反而衬托得婆婆这个形象更加鲜明。

    作者还很年轻,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她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相信她会有一个很好的写作前景。

                                                                                   2012-2-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疾雨敲醒记忆
后一篇:倾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