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师乃天伦

(2018-01-20 06:34:10)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恩师孙柏昌》一文引起的反响,有点出乎意料。张国中、田宝春等老弟第一时间予以转发,张国中说:“转发勉哥文章,向柏昌老师致敬!”还有一些素味平生的文友也转发了,而且,还发表了很真挚的意见。比如“大平原上的麦浪”网友就说:“遇到好的老师是您的幸运!柏昌老师的博客我经常访问,非常敬佩老人家!”“石霜楚直”网友说:“您说的柏昌老师是不是博客上翻译诗歌的老师?羡慕您啊!一直跟读他翻译的诗歌。”“用户6174480927”网友说:孙老师称得上德艺双馨,博主的运气也不错。有文艺天赋,又得到贵人扶植,没有被荒废掉。一方面说明他们对孙老师的敬重与孙老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我的鞭策,使我愈加的愧疚不已。诗人胡杨曾经多次与我商议去看孙老师,却一直未能成行。她也留言责备说:“去看看吧,新疆多远啊,你都去了。”此话说的我无地自容;更有很久未通音问的同门师兄杨新潮来电话,追问什么时候去看老师,我只好红着脸回答:“年前不行了,春节之后吧。”结果仍是拖延。

一切说明,在信奉“天地君亲师”的国度里,尊师乃天伦。

这篇《恩师孙柏昌》,我并没有直接给孙老师看,无它,心中有亏也。但老师还是看到了,还专门写了一篇《粉饰的历史》。“历史”指的是我与老师的交往;“粉饰”则是说我对老师的感激与赞扬。他说:“夸奖一个人时,似乎总会戴上一付彩色眼镜,文过饰非。”其实是老师谦虚。夸赞一个人,自然会带有感情色彩,但并非文过饰非。一个人的善举,在他自己来说,也许是无意的“顺手之劳”,但对受惠者来说,却是深深地刻印在记忆里了。我文章中提到的许多细节,大概孙老师自己也记不得了,但我记得,很多他的学生也都记得,不管有没有当面对老师表达过。感恩之心,天下一理,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8,1,20.

附:柏昌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dad9b0102xetd.html

粉饰的历史(随笔

孙柏昌

 

    我喜欢听好话。

    圣人也不例外。我猜想。

    孔子也喜欢吃鱼,听韶乐。

    在博客里,偶然发现一个学生一篇写我的文章,窃喜。

    喜定思喜,便想到了粉饰。

    我有那么好?当然不会。

    夸奖一个人时,似乎总会戴上一付彩色眼镜,文过饰非。

    我在指导别人时,是不是好为人师?我自己就是个半瓶子醋,至老也一无所成。

    他说经常在我家里蹭饭,肯定言过其实。他来时,肯定拿着一只烧鸡或者一袋子枣。

    “大红枣儿甜又香。”

    我吃了他太多的枣。太多。     

   (附肖泰原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二哥驾临
后一篇:饺子复饺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