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哥驾临

(2018-01-19 06:19:08)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二哥驾临
                                                                        二哥印仓(田宝春摄影)

人的一生,随着环境的改变,会有多种社会身份,比如村长、乡长、县长;比如科长、局长、市长,比如主任、书记等等。这些称呼,都是随着屁股底下那把椅子而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喊的是那把椅子,而非你本人。只要那把椅子在,随便阿猫阿狗坐上去,人们照样该喊局长喊局长,该喊书记喊书记。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尴尬局面,一旦下野,不再是局长,也不再是书记,人们就无法称呼。像从前那样喊局长、书记,显然早已不是了;直呼其名,又不好意思。无可奈何,只得继续称呼早已不存在的官职。局长呀,书记呀,喊者不觉拗口,被喊者不觉脸红,却也没有违和感。

倒是有一个恰当的称呼,以宗族身份称呼社会身份,比如“哥”。但此哥非彼哥。它不像宗族意义上的“哥哥”,谁该喊谁不该喊,是有着严格限制的,不能乱喊;社会意义上的“哥”,便没有这种限制,不分地位、职务,甚至不分年龄,有点像江湖上的“大哥”,但又不完全是。虽然都是出于尊重,但仍然有区别。比如哥、大哥、哥哥,称呼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以我自己为例,我最喜欢的是别人喊我“勉哥”,既亲切又不失尊重。喊“勉哥”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小,“少长咸宜”。用“盟弟”闫海河的话说,“勉哥已经是一道品牌了。”

“印仓二哥”也是一道品牌。王印仓,在家行二,故而我们都喊二哥。这样喊显得亲,不生分。他曾经是沧州考试院的办公室主任,官不大,威望却不小,尤其是在老家泊头,一提沧州“二哥”,人人皆知所喊者何。这个“二哥”,可不是浪得虚名,而是用自己的人品换来的。在沧州工作的泊头人不少,但论口碑,出其右者不多。最为人称道的是,求他办事,不用请客,不用送礼,甚至不用客气,该办的都办了,不该办的也办了,而且办的严丝合缝,很地道。我在沧州有什么事,第一个找的人自然是他。他自己办不了的,还要请别人办。请别人办事,就得请客。大气候使然,没办法。但是,请客的钱是不用你掏的,饭没吃完,二哥早把账结了。请他办事,他还要请你吃饭,这样的“二哥”,喊着服气,也喊着踏实。

前天二哥来电话,说今天要来找我喝酒。这自然没说的,但为了让谁陪他,却使我为了难。想陪他的人太多了,不叫谁,事后都会被责怪。实在想不出,就叫他自己定夺。他提的几个人,除了二线的表示随时听令,在职的也说一定参加。这“参加”是有说法的。这几年反腐倡廉,机关干部中午不得饮酒,违者要严厉处分。况且,省巡视组正在泊头,一般情况下,谁也不敢造次。但二哥来了,如果不见个面,谁也不甘心。于是,中午饭桌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有趣局面:客人喝酒,陪客的却滴酒不沾。二哥倒也体谅,毕竟混个官职挺不容易的,八条禁令头上悬着,为了喝酒因小失大,被摘了乌纱,不值得。倒是我们这几个二线的老家伙,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与二哥倒是喝了个不亦说乎,那几个虽为酒鬼却不得饮的馋得迷了魔了的,哈喇子流出老长。

喝与不喝,二哥都很高兴。高高兴兴的把高高兴兴的二哥送走,大伙都在巴望着二哥下次的到来。

                                              2018-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亏欠
后一篇:尊师乃天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