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样一枝梅

(2018-01-08 06:16:13)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别样一枝梅

新年伊始,河丁先生的新作《腊梅花开》,便带给了我们一种惊喜。喜而惊的感觉,在我已是久违的了。

从古到今,写梅花的诗文浩如烟海,除了少数经典,其余多是泛泛之作。就我有限的阅读视野而言,诗词里面我最佩服的,是和靖先生的“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爱梅到了病态的地步,寻常人难能做到,自然也就写不出;我还欣赏老人家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他的诗词被过度解读,政治消解了艺术,脓疮也艳如桃花了。但这首《卜算子·咏梅》不同,悬崖之上冰雪皑皑,却有一枝梅花傲然怒放,冰天雪地一点红,这是何等美的意象! 写梅花的散文以《病梅馆记》为最,走出了以梅花自况或况人的套路,另辟蹊径,揭示出世态的病相。

在我看来,河丁的这篇《腊梅花开》,除了文字不及龚自珍圆熟外,其他如立意、意象等方面,一点也不下于《病梅馆记》,甚至还有某种程度的超越。它最大的亮点,就是选取了一个别人未曾有过的独特视角:“以俗世之眼正视尘世之梅”。

过去的文人,大都是借梅花的高贵来作自己的呻吟语,发抑郁不得志的牢骚;但在《腊梅花开》里,梅花被拉下了神坛,从冰冷逼人的贵妇变成了满头草屑的柴禾妞。“在这片深深浅浅的生机中,腊梅毫不占据优势—— 它个头太矮,枝叶稀疏、树干柔弱细瘦,如不留心分辨,很容易溶入斑驳的树影之中”,“它萧瑟、沉郁,只剩下几点枯黄蜷缩在凌乱的枝杈间,与身后满怀喜悦的新绿对比分明,整个冬季,即使在最严酷的寒冷里,我都没有见到它有这样的疲态。”腊梅之所以不选取在百花盛开的春天里开放,并不是它故意做遗世独立状,而是出于无奈而不得侧身其间。“毕竟深寒难熬,人们只知道赞赏它活出了一片风景,走进了无数唐诗宋词,可谁来感叹它为之耗尽了所有生机,此时却不得不在别人的春天里离去呢?”一班无聊文人,强作解人,拿着穷人寻开心,把穷人的寒酸与落魄,当成了古朴与闲散的讴歌对象。

“这株腊梅,香不敌桂,艳不如桃,花体小不及弹珠,花色近似于枯叶,我无法用华丽的语言修饰眼前的一树炎凉。它不过是个没有赶上时序的孩子,不得不在百花争艳时埋头生长、百花消隐时独自面对霜雪,不得不紧绷弱小的身躯穷尽全身力气对抗漫长的冬天。”但是,它丝毫也不为自己的贫寒与窘迫而妄自菲薄,也丝毫不以文人的强作解人而为意。“它毫不张扬——香气清远而不袭人,花瓣盛开却不忘及时收敛、留以余地;一簇簇、一朵朵,看着热闹却无不素面朝下、向土地俯首致意......”出身卑微,活得却不卑微,以溪水洗脸,以野花打扮,淡淡妆,天然样,就是这样一个乡下柴禾妞,足以让那些锦衣玉食的贵妇人与娇小姐相形见绌而又无处遁形。

这就是河丁先生笔下的“俗世之梅”。这样的“俗世之梅”,在别人的笔下,你可曾见过?

我与河丁先生曾经做过简单的探讨,现在的散文创作,路径越来越窄了。重复古人没有出息,超越古人又很艰难。作者难免在夹缝中被挤扁了身形。写游记,无非就是状一点景,卖一点历史知识,最后来一点不痛不痒的感慨;而咏物散文,则是描写一下景物的形状,引用一点典故,总结一点故作高深的哲理,如此而已。真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让物与人融为一体,用生命的体验化作文学的肌理,这样的作者是少之又少了。没有感情的投入,没有匠心独运的构思,没有新颖独到的视角,只靠着一点华美的语言作支撑,散文不走入死胡同才是咄咄怪事。

河丁先生做了新的探索,带给人以新的惊喜。新年伊始,便有这样的佳作,委实是个好兆头。恭喜了。

                                                                             2018-1-7,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褒贬是买主
后一篇:我的有眼无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