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建家庭

(2017-04-10 02:24:45)
分类: 散文

                            ——老规矩(1

封建家庭

我们村叫庄头村,正规的叫法是“李家庄头”。关于这叫法的由来,是有文字记载的。比如上世纪出版的《交河县地名资料》一书中说,清顺治十年,此地为献县李善庄财主之庄园,佃农居此为其耕田,形成村庄,庄上有财主的管家,佃农称其为“庄头”。我们李家,确实是从献县搬过来的,只是年代不确。根据《李氏家谱》记载,永乐二年,福源公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直隶河间府乐寿县(今河北省献县)尚尔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善庄”),至七世祖思源公始迁今之庄头村。我们家从思源公开始,传承有序,家谱里逐代皆有记载。所以,如果按年代算,搬家至庄头村,至晚也应在明中后期。

按照家谱记载,我们家族几乎世代都是读书人,比如东选公官至明礼部祠祭司员外郎;东岭公官至明都理钦天监监正,都是省部级的干部;即便到了家道没落的清晚期,我的曾伯祖炳箴公还是丁酉科举人;我的曾祖父炳筠公还因帮助李鸿章办理北洋水务有功,而特赐蓝翎五品顶戴。其余庠生、贡生之类的就更多了。所以,在我们村,李家绝对是第一“望族”。

到了近代,家道就彻底没落了。虽然仍然有一些读书人,但都没读出什么名堂;大部分人都成了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不过,与其他姓相比,大家族遗留下来的老规矩还是很多。,在村里,李家从来就是被另眼看待的。当然,这“另眼看待”,有褒有贬,也有恶意善意。善意的就说:“看人家,从前可是大家主儿!”口气里不无透着那么几分羡慕;恶意的就会以一种不屑的口气说:“他家过去是封建家庭。”家人在生产队里与人发生口角,对方就会说:“现在是新社会,你还想耍封建势力啊?”

褒也好贬也好,毕竟与村里其他庄稼人家有所不同,言谈举止中,依旧透着那么一点过去读书人家的清高与做派。在我们家,就有很多的老规矩。比如晚辈是不能与长辈顶嘴的,哪怕长辈说的不对。如果长辈确实说错了,当场不能反驳,要等哪天长辈心情好的时候,才可以和颜悦色的解释,而不能以指责的口气;祖父还老是教导我一些生活的细节,比如来客、送客时都要主动撩门帘;给客人斟水斟酒,壶嘴不能直接冲着客人;与人说话不要凑到人家耳边;别人说话不能随便插嘴等等。中国是个重礼仪的国家,我们家的这些老规矩,就属于传统的礼仪文化。有些直到现在也有用,有些经过改革还可以用,自然有些确实是落伍了,可以归于被淘汰之列。我想根据记忆将其归纳梳理一下,说不定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2017-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阴天写字
后一篇:名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