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友人造像(49)
原先想把题目定为《豪情回回》的,想了想,还是用《胜利之歌》贴切一些。胜利之哥唱《胜利之歌》,谁曰不宜?
韩胜利是回民。平时与少数民族打交道,心里总有一种忐忑,生怕那句话触犯了他们的忌讳。但与韩胜利相处,却丝毫没有这种违和感。他豪爽的性格,文人的性情,很容易的就使人放下了芥蒂。相处久了,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很舒服。
我与他的交往也是始于文学。他的文字很流畅,写的东西大多表现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气息很浓;他构建故事的能力也不错,曲折而不造作,很耐读。据说,他从小就爱文学,上学偏科。读高中的时候,他写的一篇作文《校园新风》被老师作为范文推荐给大家,更加激起了他对文学的痴迷,结果临近毕业摸底考试的时候,数理化三科加起来才考了13分。他一怒之下,把那篇《校园新风》从作文本上撕下,将其余课本与作业本,连同书包一同付之一炬,提前三个月毕业回家了。走向社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商业综合公司站柜台,这一站就是八年。在这八年里,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期间,还与一帮年轻人创办了《运河文学社》,共同的志向把他们聚在一起做起了文学梦。
他的写作才能被商业局领导所看重,把他调入商业局搞宣传。这个活对他来说并不是件难事,不长的时间就在上级各级部门的简报与新闻媒体上发表了很多稿件,有的还上了《人民日报》。按理说,他的工作应该算顺风顺水,唯一让他不痛快的是他的顶头上司总想伸手摘桃子,发表稿件必须署上他的名字。他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一赌气离开了商业局,去了天泊公司。在天泊公司,有两件事使他印象深刻。一件是公司派他给某领导送礼,他弄了两箱带鱼送去,却发现人家正用螃蟹喂狗,他羞恼成怒的回来冲着自己的领导拍了桌子;另一件事是,1994年,受领导委派,他写的一首歌词参加了全国首届行业金曲大赛,获了个银奖,还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典礼。几年间,他先后在《河北日报》、《无名文学》、《新疆回族文学》、《中国商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六十余篇。
后来,天泊公司逐渐衰落,在人怂恿下,他终于鼓起勇气下了海。在商海里一扑通就是近三十年。这些年里,既没有被淹死,也没有太好渔获,平平淡淡的就这么过来了。在此期间,他始终没有忘情于文学,与当年一起做文学梦的朋友们也没断了来往。我至今清楚的记得有一年夏天,他与杨学成、王文立大汗淋漓的跑到我家,每人用背心兜着一兜偷来的桃。三个大小伙子干这种偷偷摸摸的勾当,稚态可掬,至今想起来还忍俊不禁。不过,一眨眼大家都老了,韩胜利也不再年轻,已经是当爷爷的人了。现在,他还在继续做他的梦,跑到马来西亚种了九棵印度老山白檀,据说五年后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会不会成为百万富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个文人如果没有了梦,那么也就不成其为文人了。全国人民都在大作特作中国梦,一个草根作家也来凑凑热闹,有何不可?
但愿他好梦成真。在梦里,应该留有文学的位置。
2017,1,25.于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