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之明亮

(2017-02-11 05:03:22)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为友人造像(47)   
               黄之明亮
                                               
黄明亮近照
    认识黄明亮很久了。他给人的印象是:高大而不威猛,外表宁静而内心狂野。其实,这正契合了我对一个有为画家的全部想象。非高大而不能望远,过于威猛却未免失去体察的细腻与表达的深入;无宁静则不能安静的坐下来,镇日与画布、油彩与画笔为伍,无狂野便无以引燃艺术的火焰。
    他的头上有一大堆的光环,比如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六届研究生班毕业生,国家二级美术师,沧州市美协副主席,沧州画院油画院副院长,沧州市政协委员;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美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收藏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关心的。一个画家的全部意义在于他的作品,我所关心的是作品以及作品的创作主体,也就是画家本人,因为画家是通过他的作品来体现他对世界、对人生的体悟与表达,展现画家本人的全部生存状态与人格魅力。
    在我所认识的青年画家里面,黄明亮是最有思想的一个。画画有两个层次,一是最基本的技巧,比如线条、色彩、光线以及构图、造型等等,但这仅仅是画画的基础阶段,即便掌握的再熟练,也不过是个熟练地技术活,即所谓的画匠;以此技术为工具,为载体,通过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体悟、思考以及认知,使具象的实物通过绘画语言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与深度,这才是真正的画家。黄明亮对此是有自己独到的思考的。他认为由点、线、面所构成的形式语言使艺术更纯粹,更独立,更有形而上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并试图在西方的理性架构与东方感悟的境界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他的绘画大都是关于风景写生中形式美及抽象因素的探索与发掘,自觉与不自觉地会对生命经历中的记忆式、过去式景象产生一些联想、感悟、体验,寻找着一种和内心相映照的东西。无论是面对田野、河流、废弃的工厂、管道、烟囱还是一片片茂密的树林透过的微光,总能找到一种相知相通的点。他喜欢并享受这个寻找、体验、建立、推翻、甚至抹去重来的过程。
     同样是写景,在画匠的笔下,景物都是死的,有色彩而无生命,有造型而无灵魂,比如游走于乡下的那些民间肖像画师;而在艺术家的笔下,死的景物却有着鲜活的生命,比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塞尚的《苹果篮子》等等,最明显的是梵高的《向日葵》。平平常常的向日葵到了梵高的笔下,就成了会燃烧的火焰,会跳舞的精灵。黄明亮的作品,无疑都充满了对艺术本身以及表现对象的思考与探索。他有一幅作品:一大群牛,近乎疯狂的向着草原的深处狂奔。它们为什么狂奔?奔向哪里?远处有什么?一切都不知道。当你在这幅画面前驻足的时候,它已经把你的思路引向了大自然,引向了世界,引向了人生。当你随着画家的引导而有所思,有所得的时候,那你就是个哲学家了。他的《枯·荣》表现的是荷塘里的枯荷,画面细腻而逼真,但具象的实表现的是抽象的虚,作者就是想通过一枯一荣来体现人在命运面前的应付状态。还有一幅作品,我忘其题目,画面中是大块的枯玉米秸,有一棵中间,系着一块鲜红的布。布是谁系上去的?是孩子的顽皮,是少女定情的信物,还是小偷的暗号,抑或纯粹就是大风刮来无意中缠上的?没有答案;但是满眼的枯黄,却被那块红布点亮了,画面立即由枯燥变得丰富、绚烂起来。这就是“画眼”吧?我最喜欢的是那组《大厂房系列》,宏观的抽象以几何形画面表现出来,而超现实的逼真细节,比如生锈的铁管、整齐的墙砖,与抽象的造型结合起来,使人感到人生与命运的一种荒诞的真实与真实的荒诞。
     我格外喜欢一幅连他自己也未必最喜欢的作品:《运河畔六月》。画面上是浑浊的天空,红色的土地,蒙满灰尘的树木,给人一种压抑而沉闷的感觉;但是中间有一大块明亮的黄色,那是华北平原的麦田。那块黄色,明快而耀眼,遗世而独立,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觉得,那就是黄明亮本人的写照。黄明亮以他的艺术照亮了小城,点燃了人们的生活。
    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自豪。
                                                 2017,2,9.于沪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古怪怪
后一篇:胜利之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