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彩问礼
(2015-11-12 04:54:54)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当然,这种礼节并非由制度约束,而是一种民间习俗。现在的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它的本意。过去,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说法:“娶媳妇盖房,活见阎王。”之所以把娶媳妇比喻为“活见阎王”,就是形容彩礼给男方家庭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听老家来的人说,现在要娶个媳妇,没有三四十万根本就娶不进家门。一个普通庄稼人,那里就轻易挣到这三四十万?独生子还好说一点,如果有两三个儿子,那就真的要了命了,你就是榨出他的骨髓,他也拿不出七八十万哪!所以,很多人家娶媳妇,一提到彩礼,就会胆战心惊。我是普通工薪阶层,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也许到不了庄稼人的那种程度。
我的心里也是一直忐忑不安。关于彩礼问题,我觉得这是个礼节,即便女方不开口索要,你该拿的也得拿。起码这是对对方的一直尊重表达。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总也不能过于委屈了孩子吧?只是我本来钱就不多,儿子创业,用去了我的大部分积蓄,如果女方来个狮子大开口,就真的把我逼到墙角了。儿子明白我的心情,好在创业的投资基本收了回来,我没再往回要这笔钱。儿子就说不用我管由他自己来解决。见过了亲家,看到对方是个本分人,我的心就放下了一半;儿子与青青商议过后,决定从办公司的资金里拿出六万元,算作彩礼;只是叫我再出点“三金”钱就行了。我这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忙问“三金”需要多少钱?儿子说有一万就足够了。我说:“家里给出三万。”儿子体会到家里的难处,说什么也不要那么多,最后,我还是强行给了他两万。彩礼这一难关也就算过去了。
房子、车子也应该算是彩礼的一部分。现在,这两样东西几乎成了青年人结婚的必备条件。可是,要叫我在上海买房,那几乎是天方夜谭了,就是叫我再拿首付我也拿不起了。好在亲家很是通情达理,在上海会面的时候,他说,他就反对孩子们年纪轻轻的就要买房买车的。这才算是为我解了围。
其实,想起来心里还是挺愧疚的:混了一辈子,居然没能给孩子买一套婚房。唯一自己心里感到安慰的是,好在儿女都不是啃老族,没让老子过于为难。假如他真的啃老的话,老子不掏钱,媳妇就娶不进门,再加上撒泼打滚的,那阵儿,我这张老脸可就没处搁了。再加上亲家与媳妇都通情达理,这才使我有可能高高兴兴的把媳妇娶到家。
如此说来,我还真算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