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揍活儿”的命

(2015-06-02 05:02:57)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揍活儿”,是我们这儿的方言,原本是指“干活儿”“做活儿”,即劳动的意思;后来字义有所延伸,还包括了勤劳、节俭,乃至过日子等涵意。比如惋惜一个人说:“你就是个揍活儿的命”,指的是这个人只有干活儿,甚至是下苦力的命;再比如说:“这孩子可揍活儿啦!”这就是夸奖的话了,是说他勤劳,会过日子。

    在母亲看来,我们家最有“揍活儿的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我的老伴,当初父母极力撺掇这门亲事的主要原因,就是她的“揍活”:不但肯干,也能干,用邻居们的话说叫“会过日子”;用父亲的话说,她干起活来就“像个小牛子似的”;用母亲的话说就叫“是揍活的命”。不过在我看来,老伴这“揍活的命”时间并不长,也就是结婚后在老家务农的十来年;后来到了城里,只上过不长一段时间的班,其余的时间也就是在家里伺候伺候病人,做做家务,“揍活儿”并不很多。我曾经开玩笑的说:“你揍了十年的活,却歇了二十多年。”母亲却不以为然:“你以为在家里就轻松啊?”母亲的话,当然不无道理。这些年里,除了母亲常年有病,既怕累,又怕生气,几乎干不了任何体力活;而父亲晚年则得了癌症,连续四年大手术,需要伺候;再加上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而我只负责外面的事情,家里就基本仗着老伴在操持了。所以说她是“揍活的命”,并不算夸张。

    另一个有“揍活的命”的人就是三妹。三妹只上了几年小学,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劳动之余,基本没有闲着过。平时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到地里割草、拾柴;白天在生产队干活的间隙,别人都休息,她却躲到一旁拔草。收工之后,她还要接着拔草。她几乎一天三筐草:早中晚各一筐。尤其是大晌午,太阳晒得人身上冒油,别人都躲到阴凉地儿避暑,她却顶着炎炎烈日,钻到密不透风的庄稼地里去拔草。当她穿着像从水里捞出来的衣服,背着一筐没过她头顶的一大筐草,满头汗水并夹杂着草屑回到家的时候,实在是令人心疼的要命。母亲埋怨她“揍活不要命”,她却笑笑,乘人没见,背起草筐又走了。

    她可是货真价实的“揍活的命”,结婚前在娘家是这样,结婚后到了婆家就更是这样了。上有年老多病的公公婆婆,下有三个粘手的孩子;三妹夫身体也不太好,常年的类风湿使他干不了重体力活。就这样,几乎里里外外就是一个人,其辛苦可想而知。后来公公婆婆去世了,大外甥女出了嫁,二外甥女上学,一直供到读完研究生,欠下不少账;将年纪最小的外甥养大之后,又给娶了媳妇。但这媳妇娶得可不容易,连盖房带结婚,花了不少于三四十万。对于一个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这三四十万是个什么概念?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啊!如今,我的其他姐妹都当了奶奶,享受着天伦之乐;而她,虽然也当了婆婆,但是沉重的外债压得她仍然抬不起头来。三妹夫常年有病就不用说了,三妹的身体因为操劳过度,又舍不得花钱看病,身上毛病也不少,我亲眼看过,她的两腿肿得老粗。即便这样,老夫妻俩人仍然不得不出外打工。既干不了重体力活,身上又没有技术,妹夫给人家当保安,三妹则在饭店里给人家洗盘子。到了这把年纪,身体又有病,还要受这种辛苦,我一想起来,心里就很难受。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想过,我带头,姐妹们凑点钱,帮助她一下,可一说这个话题就被她坚决的拒绝了。我也理解她的心情,接受别人的帮助,包括亲人的帮助,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她宁愿自己受再大的累,遭再大的罪,也要独自支撑起这个千疮百孔的家。这就是命,也就是母亲说的“揍活的命”,没办法。

    不过三妹自己倒并不那么悲观。虽然还有外债,但毕竟儿女已经成年,男娶女频,全家人共同努力,还完这点帐,并不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一件事。希望,已然看得见,而且分明是愈走愈近了。就像母亲说的:“年轻受苦不算苦”,我相信三妹也不会一辈子就是“揍活的命”的。不是都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吗?

                                                          2015-6-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