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遇

(2015-05-31 03:53:01)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人这一辈子,就像下河摸鱼;而机遇就是那又黏又滑的鱼,稍纵即逝。你如果下手稍微有点迟缓,它就会与你擦身而过,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再次交集。年轻的时候,曾有过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遇,却被我白白的浪费掉了。假如当时抓住了,我的人生历史也许是就另外一个样子了。

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政治改革风生水起,各行各业都在尝试新的改革。当时,我正在市教育局秘书科任秘书。我是以人才的身份被“破格”招录进来的,而我此时的正式身份只不过是一名代课教师,“临时工”而已。进教育局的时候,领导曾经暗示我,将来可以转为国办教师,而国办教师则是国家干部待遇。此时的我虽然只有二十四五岁,但已在社会上混迹多年,临时工的身份使我永远处于一种漂泊感之中,饱受着歧视与屈辱。所以,我很珍视在教育局工作的这个机会,期望可以由此混入吃皇粮的队伍。有一天,突然接到团地委的电话,说团地委书记要我去一趟。当时我确实有点莫名其妙:我与他只是在地区文代会上有一面之缘,而且只是略事寒暄而已,并未密切接触过,他为何点名叫我去呢?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了团地委。当时的团地委书记以敢于改革著称,正雄心勃勃的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原来,北京的《经济日报》刚刚创刊不久,想从全国各地招聘几名记者。不知团地委书记听了谁的鼓惑,就以团地委的名义推荐了我,而《经济日报》居然准了。书记叫我来,就是通知我此事,他对我描绘了一番此事的美好前景,并且要我即刻去北京。也许他没想到我会迟疑,而我也确实迟疑了,但又不敢明说,借口要交接一下工作,并答应明后天就去北京报到。回到单位,我的心里就翻腾开了:去北京吧,而教育局的领导对我十分看重,并且许诺要给我转为正式的国办教师,也就是我渴望与奋斗了许久的“皇粮”。放弃了这个机会,如果北京为我转不了户口的话,我就会一辈子“临时工”下去。而那时人们的脑子里还把“铁饭碗”看得比天还大;如果不去北京吧,这可等于是放弃了百年不遇的大好发展机会。要知道,作为首都,它的文化环境对我这个从小就有着作家梦的年轻人来说有着怎样的诱惑力啊!我找朋友商议,朋友也拿不出准主意来。在千般的纠结与矛盾当中,我最终选择了留下:毕竟“吃皇粮”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去北京虽然诱惑力很大,毕竟有点缥缈。说心里话,要我从一个泥腿子一下子就登上中央级大报的舞台,我还真的没有那个心理准备。

当我结结巴巴的给团地委书记打电话(我不敢再直接面对他)婉拒了他的好意时,他很惋惜的笑了:“好吧,那就尊重你的意愿吧。”从此,我就走上了一个小公务员的道路。既没有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也没有在文学上成绩斐然,就这么按部就班、平平庸庸的干到了内退。

事过多年,每当我回忆起当时这一幕的时候,我就会想:假如当时我不受“小富即安”这种农民意识束缚,而是勇敢地抓住去北京发展这一机遇的话,现在该是怎样一种情景呢?我不敢设想,想也无益,干脆也就不去想了。

                                                                         2015-5-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