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
(2014-12-01 04:31: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我这人生性懒惰,从小就不爱动。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成天价一脑袋扎到书本里,嘛都不顾”。老人总是督促我到屋外去溜达溜达。这大概是对我最初的运动劝导。参加工作后,除了看书写字,几乎就没什么爱好。不管朋友或同事怎样诱惑或拉拢,要我参加个什么运动项目,我也总是婉言拒绝,从来就没动过心。别看不爱运动,对吃却非常热心,尤其是对肉类食品更是来者不拒。加上“制度自信”式的官场腐败,终日沉湎于酒楼饭店,直接的后果就是养成了鼓鼓的将军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疾病也随之而至,用时兴的一句话来说,“除了工资不高,什么都高。”于是,医生朋友多次对我提出警告,说如果再不控制饮食,不加强身体锻炼,那么。等待我的将是更严重的后果。至于严重后果是什么,不要朋友明说,我自己心里也明白。明白归明白,就是战胜不了自己的惰性,依旧是我行我素。
赋闲之后,宅在家里,就连门都不愿出了,真的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宅男”。不但不出家门,每天都是憋在屋里读书写字上网打游戏看电视,时间也安排的满满的,干脆连院里也不去了。妻子不断埋怨:“你就不怕憋出病来啊?”有时就故意拉着我看院子里看果树的发芽,植物的开花,鸟儿的嬉闹,狗的通灵。渐渐地,从开始的勉为其难,变成了感兴趣,最后变成了兴趣盎然。于是,我每天的生活,除了读书写字那些,又增加了到院子里放风一项。妻子又顺势利导,拽着我到外面去散步。可去了几次,一是因为散步时老是遇到熟人,要做些无谓的应酬;二是马路边的汽车尾气对人没有任何好处,于是,我找到了推脱的借口。女儿回来,说家里有跑步机,你要是不愿到外头去,在家里锻炼也行。由于家人的督促,我不情愿的开始了跑步机运动。跑不动,就走,速度可以自己掌握。
原以为在跑步机上走路与平时走路一样,谁知根本没那么简单。女儿说,必须坚持快走才有效果,慢慢溜达是不行的。做医生的朋友说,最慢速度也得定在每小时五公里。这个速度并不是很快,按我平时走路来说还可以接受。开始走的时候,我的两手要紧紧的攥着跑步机的把手,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毕竟在跑步机上走路与平时在马路上走路不是一回事,而且是一个速度,不能有缓有疾,快一阵慢一阵的。只跑了二三公里,就喘不过气来了;两腿又酸又疼。妻子说,实在坚持不住就停一会。我仿佛得到一道特赦令,赶紧关了机子,一头就倒在床上了。结果,两腿酸疼了好几天。还未恢复过来,妻子就开始催促了,女儿也大老远的打电话来,询问我锻炼的情况。没办法,只好硬打精神,重新站到跑步机上。
为了打破独自一人跑步时的寂寞,妻子特意调整了卧室的布局,将跑步机转移到电视机前面,这样,就可以一边锻炼,一边看电视。一试,果然不错,电视将注意力转移了,忘记了锻炼时的劳累与痛苦。随着情绪与体质的逐步好转,锻炼的时间与运动量也在不断增加,慢慢的,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五公里增加到每小时六公里以上,快走的长度由原来的二三公里,增加到五至六公里。每次运动,都是浑身大汗,尤其是夏天,一次需要六七条毛巾,等运动结束,这六七条毛巾都能拧出水来。现在,不用人督促,每到锻炼的时间,我都会主动地站到跑步机上,这已形成了习惯;而且锻炼之后,全身都会感到一种放松与舒泰。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体质有明显好转,硕大的肚子也明显减小,再也不会动辄气喘吁吁,浑身冒汗了。有一次到蓟县爬盘山,正赶上缆车停运,从山顶步行下山。其间要翻越五个山头,总程达到11.5公里,我硬是坚持下来。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
看来,哪怕是对自己多么有利的事情,也需要亲情的力量来推动;否则,惰性就会吞噬了你生活中无限美好的可能性。通过锻炼,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