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罢选本再读足本

(2014-12-03 04:05:49)
标签:

历史

分类: 读书札记

一部好书的特点就是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读一遍就有读一遍的收获。我读《史记》,曾经读过多种版本,最后信任的,还是中华书局1976年版的这本《史记选译(上下册)》。

这是出版于“古为今用”的特殊时代的版本。那时候讲究历史研究要为政治所用,其实就是要“为我所用”,历史的解释权不在历史亲历者的手里,而是在后来的研究者手里。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想怎样打扮就怎样打扮。按理说,这样特殊年代出的东西,可信度应该是大打折扣的。但我宁愿选择信任它。

它的注译者为“北京卫戍区某部六连《史记》选译小组”,这也是那个特定年代的产物。所谓的“选译小组”不过是个政治名堂,当兵不过二三年的兵蛋子大概对《史记》读都读不懂。编者有说明,参加人员有连队战士、蹲点干部与中华书局的编辑。别看连队战士排在前面,真正做功课的还是那些富于专业知识的“蹲点干部”与编辑。此版本选用的翻译办法是直译,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政治对专业的过度干预,增加了译文的可信度。我之所以选择信任这个版本的另一个原因是出版人员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众所周知,那个年代出版物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文字校对认真,因为错了一个字就有可能成为一场政治事故,导致有关人员的命运发生根本性的颠覆。谁也不敢拿着自己的政治命运开玩笑。不像如今的出版物,不但胡乱译注,而且校对质量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读书必须靠自己的猜度,尤其是对与今天的白话文相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来说,错一个字就有可能整个段落的意思都产生错位。说实话,读这样的出版物,简直是一种折磨。这也是我选择信任这个文革期间出的版本的重要原因之一。(2014-10-27

这是写在读《史记选译》之前的文字。如今,这套上下册的选译本已经读完了,也写下了《读史记》的多篇札记,发在自己的博客里。承蒙诸位网友的鼓励,现在竟有一种兴犹未尽、欲罢不能的感觉,于是,拟重新通读《史记》的全本。只是我手头的这部是白文本(即没有任何注释与译文的版本),而我的古文底子又不是那么扎实,读起来有点稍显吃力。不过,好在有的是充裕的时间,慢慢读,慢慢消化吧。继续随读随手写下一点札记,也算是消磨岁月的一种方式吧。(2014-1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运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