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高粱》,与莫言无关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艺评论 |
无疑,作为电视剧来说,《红高粱》还是不错的。首先是剧本,比时下热播的那些抗战神剧是好得多了,尽管其中也不乏一些神奇色彩,甚至有斧凿的痕迹,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接地气的,有些情节也很感人;其次是人物。我最欣赏的是朱豪三这个人。亦正亦邪,性格分明,不乏令人击节之处,比如吊唁余占鳌干娘、勇闯日军公祭,乃至壮烈殉国等等,都能震撼观众心灵;九儿这个人物也比较出色。尽管莫言本人评价周迅像个“小狐狸”,但小狐狸的机智、狡黠,也不乏可爱之处,尤其是她所做的报复对手的那些事,让人感到很过瘾;即便是“党代表”俊杰,那种锲而不舍,那种重情重义,让人觉得也行;黑眼的戏份不多,但很精彩,尤其是演员把握的精准、老道,精湛表演给这个人物增色不少;至于余占鳌,大体也能说得过去。朱亚文的表演,虽说有过火之处,人物也有拔高之嫌,即基本能够表现出北方汉子那种粗狂、豪放,慷慨激昂、敢作敢为的气概。
但是,这一切与《红高粱》的原作、原作者,却没有什么关系。除了九儿、余占鳌等几个主要人物是原作中所有的,其余就没什么了。且不说淑贞、琪官、俊杰、朱夫人、小颜、干娘、单家二兄弟、灿儿、钱玉郎等人都是电视剧编剧的“无中生有”,就是戏份很重的朱豪三、罗汉,也是由原来的寥寥几笔的描写,变成了现在的浓墨重彩。倘若把这些人物都撤去的话,那么,这部电视剧还能剩下些什么呢?即便是九儿、余占鳌,他们的主要故事情节,都属于编剧的创作,与原作也没有多大关系了。所以,我只能说,电视剧《红高粱》,是电视人借用莫言原作的人物进行的一种再创作,就像《金瓶梅》源自于《水浒传》,而《红楼梦》又是受《金瓶梅》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虽说都有所牵连,但又都是各自独立的作品。电视剧《红高粱》与小说《红高粱》也是这种关系。
与电影《红高粱》相比,电视剧也差了许多。如果你将主要人物放在一起比一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姜文看上去就是天生就是一个土匪,那种野蛮、豪爽、敢作敢为,亦正亦邪,而朱亚文的声嘶力竭、除了粗鲁,基本没多少匪气,俨然就是样板戏里的游击队长雷刚;九儿也是如此,“小狐狸”属于江南女儿本色,显然不适于齐鲁大地这块土壤,少了巩俐那种敢爱敢恨、威而不露的国际范儿。作品中最重要的“野合”戏的处理,电视剧与电影相比,也逊色不少。电影里的那种肃穆、庄重没了,剩下的只有俗气的野性。最为重要象征物的高粱的处理也不同。电影中的高粱,在疾风中像燎原的绿色火焰,其色彩、光线与悲怆、高亢的音乐配合,相得益彰,再加上人的野性,三者交织在一起,完成了最为肃穆,最为壮观的天地交合。电视剧里的红高粱,变得写实了,稀稀拉拉的高粱穗,细而高的秸秆,像一帮孱弱无力的汉子随风摇曳,突出不来北方大平原那种空旷、辽阔与奔放的气概,而野合也变成了放荡与苟且。美感没了,变成了粗鄙与媚俗。
最主要的,还是莫言原作中那种文学的语感、节奏,环境的神秘、血腥,色彩的丰富、绚烂,人物的野性、生动,情节的完整、缜密......等等,统统没有了;作者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那种气场,也没有了。说实话,除了那几个人物的姓名,所余实在不多了。所以,我敢断定,小说《红高粱》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电影《红高粱》能够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但电视剧《红高粱》绝对登不上国际大奖的颁奖舞台。套用鲁迅先生的口气:那简直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