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泰
肖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273
  • 关注人气:3,7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支歌毁掉一个女人

(2014-11-16 03:49:08)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20

一支歌曲,指的是陕西民歌《三十里铺》。这原先只是三十里铺周家骡马店的雇工常有昌随口编唱的曲子。他看上了歌曲中的四妹子凤英,但凤英没看上他。于是,常有昌就编唱了这支后来被定名为《三十里铺》的歌曲,来发泄自己心中的苦闷。因为它曲调优美哀婉,打动了很多人的心灵,曲子经过传唱不胫而走,并随着传唱演变成多种版本。延安时期,经过鲁艺的艺术家们的加工,变成了一支歌颂革命加爱情的红歌。1949年之后,官方更是大加推动,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先后改编成大型歌剧、电视剧等。近年来,随着艺术工作者对民歌的进一步挖掘与整理,一些过去的陕北红歌被逐渐剔除了附加的政治因素,因而变得更符合人性,也增强了它们的艺术魅力。《三十里铺》传唱的范围更加广泛,甚至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不但如此,这支歌也成就了大批的歌手,成了各种舞台与电视的保留节目。歌曲的原产地陕西绥德县,更是在这首歌曲上做足了文章,歌曲搭台,经济唱戏,一进绥德,到处都是有关《三十里铺》的商业招牌。

在这场浩大的《三十里铺》造势中,大量媒体自然不甘落后,深入挖掘有关该曲的幕后花絮,歌曲中涉及到的人或事都被挖掘了出来,从偏僻的乡村走到大庭广众之下。而被这支歌曲毁掉了的女人,也就是歌中四妹子凤英的原型——王凤英也被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内。她被接到北京,央视的大牌主持人倪萍亲自出马进行采访。她要与王凤英对话《三十里铺》。然而,尴尬的一幕出现了,面对着以煽情著称的倪萍的频频发问,王凤英老人却一声不吭。在这个唯名利是图的年代,有多少人企图借着媒体博名上位,吸纳眼球,以换取利益;有多少所谓的名人原型纷纷自告奋勇挤到前台,利用信口胡诌出来的谎言换取头上的光环。这一切,到了王凤英老人这里却失灵了。任凭倪萍百般启发诱导,王凤英始终紧闭双唇,最后弄得倪萍也无计可施,只得一边掩饰着自己的尴尬,一边败下阵来。

王凤英老人为何放弃了可以换来名利滚滚的采访,始终三缄其口?后来,《光明日报》的一位记者,通过熟人辗转找到了王凤英老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凤英终于道出了她的一腔苦水:这支歌把我坑苦了!

原来,常有昌在追求王凤英而不得之后,可能是一方面出于郁闷,一方面出于嫉妒或报复的心理,他开始编创这支《三十里铺》。在吟唱的同时,他加进了大量的淫秽内容。随着歌曲的流布,王凤英被妖魔化了,成了一个不守妇道、放荡不羁的女人。老父亲没有办法,只得在偏远的深山沟里为她找了个婆家,匆匆忙忙的嫁了人。从此,贫穷伴随了她的一生,耻辱也伴随了她的一生。在她看来,《三十里铺》里所唱的,就是偷情,就是相好,就是男女私情。而常有昌故意加进去的那些淫秽的描写,就是她的耻辱的标志。当她的这些耻辱的记忆变成了为广大听众所喜爱的歌曲时,你叫心里在流血的她说些什么?又怎么可能把她这些痛苦的经历变成金钱去挥霍?更不可能为了把自己塑造成革命英雄或道德模范而顺应主流媒体的要求去胡编乱造。终其一生的坚韧与坚守,都不会因为名利而改变。这才是这个不幸的女人最可尊敬的一面。

这未免令人尴尬,也令人唏嘘。优美的艺术、苦命的女人、滴血的耻辱,交织在一起。是谁错了?王凤英自然没有错,艺术家也没有错,听众更没有错。只有始作俑者常有昌似乎有点错,他不该借着歌曲编排自己曾经喜爱过的女人;但似乎也不是那么罪不可赦。得不到的葡萄自然说它是苦的,得不到心爱的女人,发一点牢骚,似乎也可以理解。所以,如果硬要说是谁错了。那么,错的只有命运,只有时代,或者中国的文化......

                                                                                2014-1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