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二姐就来电话,告知她公公(准确的说是前公公)去世了,意思是作为娘家应该去人吊唁。我沉吟片刻,说:“咱去人可以,但以什么名义去呢?”
“什么‘什么名义’?”显然,二姐没明白我的意思。
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去世的人,其实是二姐的前公爹。早年二姐前夫去世,为了照顾未成年的孩子,二姐抬身嫁给了本村的张学龙,也就是后来的继姐夫;后来,继姐夫也去世了,二姐就与孩子们住回前夫的房子里。她的前公爹依然活着,二姐就与他仍然像翁媳一样相处。其实,二姐与继姐夫应该法夫妻;即便继姐夫死了,二姐的身份也依然没有变。所以,准确的说,二姐与她的前公爹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不过,在人们,包括二姐与她的前公爹在内的意识中,现在二姐依旧是她前公爹的儿媳妇。如今,公爹死了,当儿媳的自然要为公爹守灵,而且要披麻戴孝。正是基于此点,二姐才给娘家打电话,要娘家去人吊唁的。但是,如果娘家去人,那么身份就难免有些尴尬。翁媳关系没有了,娘家去人以什么身份吊唁呢?
这也就是我问“以什么名义”的缘故。
我对二姐说:“不但娘家不应该去人,连你都不应该守灵。因为你现在的身份,还是张学龙的妻子。你将来百年之后,也是应该与张学龙埋在一起的。”
我一说,二姐就明白了。但过了一会儿,她又有点犹豫的说:“我总觉得娘家还是来几个人为好。”
其实,我也明白二姐的意思。没有人会以所谓法律上的关系去看待二姐与她的前公爹之间的关系。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他们是翁媳关系,他们就是翁媳关系。如果不这样对待,村里人就会有看法,认为你是不孝。至于事实上的法律关系,是没人关心的。
我也考虑到二姐的这种心理,就说:“这样吧,你与村里管事的商量。如果他们觉得娘家去人好,那娘家可以去人吊唁。就不要管是以什么身份了。”
听到这里,二姐似乎才松了一口气,与村里的人们商量去了。
2013-6-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