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尴尬的洋姜

(2013-05-24 04:24:52)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http://a3.att.hudong.com/66/91/300001062059132512916539466_950.jpg

刚刚搬到这个院子来的时候,妻子知道我喜欢吃洋姜,就把几小块洋姜埋到菜园的一个角落里。这东西倒是好养活,不用人管,自己就在那里生根、发芽,蓬蓬勃勃的生长起来。到秋后收获的时候,刨开地面,就露出一块块类似于红薯或土豆的果实来。它与我们平时用作调味品的又辣又涩的生姜形状相似,却味道殊异。它白中略带紫色,颜色鲜亮,肉质脆嫩;即可炒着吃,又可腌制,还可晾干炸成熟咸菜。我最喜欢生腌。口感爽脆,咸中有甜,早晨起来切上一小碟,就着喝粥,咸香甜俱全,使你味蕾激动,食欲大开,而且欲罢不能,直至吃得你肚子滚圆,饱嗝连天。

既然叫“洋姜”,就与洋人有关,就像过去总是把煤油叫洋油,将火柴叫洋火一样,洋姜大概也是从外国引进的玩意儿。查资料,果然得知:洋姜,学名菊芋。就像将外国人称作“美国鬼子”“日本鬼子”,民间把洋姜也称作菊姜、鬼子姜、鬼子白薯,鄙夷中带着一点羡慕嫉妒恨。它是一种菊科向日葵属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秋季开花,长有黄色的小盘花,形如菊,生产上一般用块茎繁殖,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地上茎也可加工作饲料。其块茎或茎叶入药具有利水除湿,清热凉血,益胃和中之功效。 宅舍附近种植兼有美化作用。

有了这诸多好处,大概应该很受欢迎了吧?其实也未必。大凡洋玩意儿,总有一点不一样的“洋味儿”,使人不太习惯。很多人就把洋姜的洋味儿形容为一股子“闹不等的味儿”。这话自然是土语。这“闹不等的味儿”究竟是一种什么味儿,没人形容得出来,总之是不大受人欢迎的味道。至于是不是因为名字里有个“洋”字,就令一部分国人条件反射而反胃,就更没人说得清楚了。反正,只要一涉及到带“洋”字的东西,中国人就会马上联想到“民族”“爱国”“汉奸”之类的字眼,叫人心生寒栗,必欲退避三舍而后可的。洋姜自己似乎倒不大搭理这些,任你随便把它扔到一个什么地方,它就会在那里默默地发芽、开花、结果;而且它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等到每次收获过后,你不用刻意留种,只要有被人丢弃的那些小块儿或根子,就足以保持它的繁衍生息。一个生命力顽强到这个程度的物种,怎么会有种族灭绝之虞呢?

鄙人不懂政治,只要吃着顺口,吃着好吃,那我就喜欢。就让那些明明喜欢却硬是要做出不喜欢状的人们去纠结、去装吧!反正我这里是要马上动筷子了!

                                         2013-5-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茴香闻香
后一篇:香菜万人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