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陪”
(2013-03-23 05:28:05)
——《旧话新提》(21)
随手翻《三国演义》,读到曹操战吕布一段,不禁莞尔。董卓独揽朝纲,为所欲为,大失民心。曹操扯起义旗,召集天下各路英豪而讨之。董卓征讨不力,只得押着
傀儡皇帝以迁都之名,从洛阳逃往长安,并命吕布引精兵断后。曹操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董贼焚烧宫室,迁劫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
而天下定也。”主张兴兵而进,一举平定天下。不料他的主张却遭到诸侯反对。曹操大怒,留下一句:“竖子不足与谋”,自引兵星夜追赶董卓。董卓一行正走之
间,被曹操率军赶上,双方摆开阵势,曹操出马,大叫:“逆贼!迁天子,徙百姓!好生都留下!”吕布也毫不相让,也骂道:“背主懦夫,岂足为道!”于是,两
军大战。
读到这里,之所以发笑,是因为阵前曹操与吕布的这一对骂,针锋相对,都做义正词严状,仿佛全都正义在手似的。不过,仔细想想,双方说的确实又都有道理。曹
操骂董卓是“逆贼”,“迁天子,徙百姓”是事实,而吕布骂曹操是“背主懦夫”似乎也并不错。一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曹操居然也学起了董卓),名正
而言顺;另一方呢,讨伐逆贼,替天行道,亦师出有名。按道理说,正义应该只能站在一边,可为什么双方都那么理直气壮呢?这真是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
理了”。
其实,古往今来,不管何人何事,只要是双方交战,总要拉大旗作虎皮,做出一副正义在手的样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号令三军,安定人心。虽然双方都是那么理
直气壮,义正词严,心里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说穿了,不过是追求自己的名利而已。曹操与董卓,都为一时之奸雄,眼睛都死死盯着皇帝的宝座,只不过时机未
到,只好暂时压抑着自己的欲望,抓住手中的傀儡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一点上,二人的所作所为竟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在时间上有先有后而已。所以,
不管他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其实不过是掩饰自己真实目的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由此看来,凡交战双方的说辞,都不怎么可靠,檄文与宣言都不过是手中的一种工具而已。这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纯粹意义上的军事战争。凡涉及争斗,概莫能外。依
我看来,所谓的“正义”,所谓的“道德”,都只不过像时下饭店里的“三陪小姐”,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那里,等候客人的挑选。只要对方有钱或有权,便会投怀送
抱,大献殷勤。她才不会管你是偷鸡摸狗的柳下跖,还是道貌岸然的柳下惠呢!我们作为看客,当然大可不必把他们双方的说辞看得那么认真。古人有云:“清官难
断家务事”,何况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名利角逐与争斗呢!时至今日,谁又能说得清曹操与董卓谁又比谁更高尚一点儿呢?
唉,随他去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