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轻轻松松读《红楼》

(2012-08-07 04:32:56)
标签:

文化

分类: 旧书新读

                                              ——旧书新读(74

《红楼梦》,已记不起读过几遍了,每次阅读都会带来一次新的感受。这感受,有轻松,也有沉重;有愉悦,也有纠结。其中,最为轻松、最为愉快的阅读经历,却是在我十四五岁、懵懂未开的时候。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因为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高中,只好回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当时心情很差,每天除了干活就是靠看书打发日子。那时候基本没有什么书读,家里却有一部祖传的木刻线装《红楼梦》。我不管不顾的拿来就读。说实话,那时学校里根本不教古文,大多数人对文言文基本就是一窍不通。好在受家传的影响,我还多少懂得一些,不过也是一知半解的。因此,读《红楼梦》的时候,读得非常吃力,不但有的词句不明白,甚至有些繁体字都不认识。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连猜带蒙的,居然也知道个大概意思。

那时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再加上当时对男女感情的禁忌,愈发的使青少年对男女之情充满了神秘与好奇。读《红楼梦》,自然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了,每天随着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疯疯傻傻的哭哭笑笑。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薛宝钗。她不但美丽漂亮,知书达理,一举手,一投足,透着大家闺秀的温婉与贤淑;接人待物也热情大方,十分得体,而且,善解人意。在我眼里,她可是个尽善尽美的女子;我最崇拜的是王熙凤。她不但丰仪秀美,而且为人豪爽洒脱,敢说敢做,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中豪杰。最重要的,她处事得体,思路缜密,各种人际关系处理起来是轻车熟路、举重若轻。那时我就想,哪个男人娶了她,一辈子都会省心省力,过的一定轻松快乐。我最不喜欢的是林黛玉,小心眼,自私,说话尖酸刻薄,遇事多疑,不知哪会儿就会发作使起小性子来。幸亏贾宝玉没有娶她,否则,不把贾宝玉折腾疯了才怪呢!我倒是十分羡慕贾宝玉。不但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上头有贾母护着,连学习都可以偷懒;每天与一群漂亮的姑娘们一起玩耍,无忧无虑,天底下哪来的好运气?再想想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衣烂裤,干的是体力重活,而且,没人瞧得起看得上,更别说有人爱着、护着了。想到这些现实,就更是钻在书里不愿意出来了。

后来,又看了许多关于《红楼梦》的书,却发现一切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尽管那些研究文章的观点各不一致,但都与我的看法大相径庭。特别是当时流行的一些看法,一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封建社会的什么百科全书;又说什么贾宝玉与林黛玉代表的是反封建的进步力量,薛宝钗代表的是没落的封建势力;而王熙凤更是成了心狠手辣、草菅人命的魔鬼……这哪儿对哪儿啊?这与我心中那些形象根本就搭不上界。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多了,眼界也宽了,尽管我也认为那些红学专家们说的不无道理,但心里还总是别不过那个劲儿来。心底里喜欢的还是薛宝钗,佩服的是王熙凤,讨厌的还是林黛玉。而且看的有关资料越多,心里也就越是迷茫:一些红学家越来越钻牛角尖,研究的东西离原著越来越远,甚至是八竿子都打不着了。再读《红楼梦》的时候,尽管我努力地想用那些观点来看待书中的人物们,却总是不能找到半点认同感。于是我就有些泄气,也许是我这个人太俗了,欣赏能力太低了,我怎么就找不到那些专家学者们的感觉呢?

再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遇事较真的那股劲儿越来越小,有时候就想:何必那么难为自己呢?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一大群人,他们不找点理由靠什么吃饭呢?他们搞他们的,与我有什么鸟相干?我读书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快乐,我愿意喜欢薛宝钗就喜欢薛宝钗,我讨厌林黛玉就讨厌林黛玉,什么谁谁谁代表了进步力量,谁谁谁代表了落后势力,那都是文人们吃饱了撑的弄的玩意儿。那些故作高深的东西,我理它干嘛呢!想到这里,心里顿时轻松起来,再读《红楼梦》的时候,真的就成了一种快乐。我会带着这种心情一直读下去,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读他千遍万般,也不厌倦。”俗也好,浅也好,俗就俗了,浅就浅了,管它呢!

                                    2012-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恶婆婆的霸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