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婆婆的霸权

(2012-08-08 04:13:19)
标签:

文化

分类: 旧书新读

                              ——旧书新读(75)

《小姑贤》是一出小戏,影响却不小,尤其是在北方农村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只是随着戏剧命运的衰落,它的影响才日渐衰微。闲来无事,无意之中看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的吕剧《小姑贤》(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山东省歌舞团整理改编),引起了我的兴趣。当然,在今天以现代人的标准再去揭露与批判封建礼教的残忍、妇女地位的低下,已无实质意义;我感兴趣的是恶婆婆的家庭霸权到底是怎么来的,研究一下这些,或许对今天的我们还会有些许启发。

按理说,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孝顺、本分;女儿通情达理;儿媳勤劳贤惠,而且日子过得也还富裕。可是,偏偏就遇上了一个蛮横、残忍而且刁钻的婆婆。她拿着自己的女儿就像祖宗一样的供奉着,即使是骂自己也觉得象听优美的音乐,而对儿媳,则时时处处都看不顺眼,非骂即打:“每一日我将她三次打骂,待三天打九次我不饶她。隔一天老身我若不打架,用菜刀剁案板骂俺自家。众街坊他与我起下外号,合庄里都说我是个夜叉。”;即使儿媳没有任何过错,她也会找个借口打骂:“今清晨我有心将她打骂,实在是没有错待说什么。我不免到外边前去玩耍,若做饭不问我我再去揍她。”面对这样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婆婆,儿媳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反抗。即使这样,恶婆婆还不肯放过她,还硬逼着儿子写休书,要把儿媳休了。儿子不敢违命,只得写了休书。这时,女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她利用母亲疼爱自己的优势,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劝说母亲,最后连哄带吓的,终于使母亲回心转意,向儿媳承认了错误,与儿媳重修旧好,一家人重新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时我就在想:像这个家庭中婆婆的那种封建霸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不能否认人的个性特点的因素,但如果没有社会环境、价值标准、伦理道德与政治制度作支撑,这种个人的性格丑恶是不会堂而皇之的横行于世的,因为它违背了人性当中向善的一面。在一个以孝治国的社会里,相对于长辈而言,晚辈是弱势的一方。如果长辈告晚辈不孝顺的话,晚辈是要坐牢的;而长辈虐待晚辈,除非出了人命,长辈是不用负任何责任的。而且,只要长辈一句话,就可以棒打鸳鸯,拆散一对美满的婚姻。这也就是说,长辈可以为所欲为,就像《小姑贤》里的那个恶婆婆。这也就是说,婆婆的霸权,是由官府的支持做后盾的。

其实,哪个婆婆也都是先做媳妇后做婆婆的。就像剧中婆婆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时所说的:“我才娶到这个门里来,也是受你奶奶的气啊!那古语不是说吗:千年的大沟冲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你嫂子过了门,我心里话:我这可熬到头了,就拿你嫂子出气。”婆婆其实是把对自己的婆婆的气都发泄到儿媳妇身上。就像奴才一旦做了主子,欺负起自己的奴才来更凶狠百倍。拿弱者出气,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弱者越弱,强者越强,如此恶性循环,就益发使得弱者更加逆来顺受,而强者更加有恃无恐;另外,就是做长辈的可以任意绑架儿女的孝顺,反正儿子头上有孝顺的剑悬着,又有母子亲情做支撑,所以,婆婆的权力就越发强大,可以任意横行无阻。同时,由于在家里的地位,几乎所有的财政权与人事权都掌握在婆婆手里,不管你夫妻之间多么恩爱,当婆婆的说给拆了就拆了。倘有半点不从,就立即把你撵了出去。在那种社会环境下,一对被父母撵出门去的夫妻,即使想要饭,也会讨要无门的。连饭都没的吃的人,还会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吗?这就又反过来,加强了婆婆权力的权威性。你想,既有官府做主,舆论支持,又有亲情底牌,再加上自己一手掌握着家里的人事与财政大权,婆婆自然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一路横行过去,所向披靡。稍有违逆,就可以像李逵的那把板斧一样,自管抡过去,哪怕他多少人头落地——做婆婆的感觉,就一个字:爽!

婆婆当得正爽,自然不会理会下边要求家庭民主的呼声。一有这种他不愿意听见的声音出现,她就会一方面手挥孝顺的利剑予以镇压,另一方面,她也会安抚儿子,进行洗脑教育:家庭民主是好的,但是,目前实行家庭民主的条件不具备。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家庭,这是咱们自家的“家情”所决定的。目前。咱家最需要的是稳定,有时候拆散你们的婚姻也是为了家庭维稳的需要,你应该从大局出发,以保证咱家的和谐稳定。儿子听了,不管心里服不服,也只得默认了,否则,就有“家奸”、“卖家贼”之嫌。小姑还想说什么,说不定哪会儿就被自己的母亲送到精神病医院去。这样一来,媳妇就更加势单力孤,不敢有半点反抗了。于是,婆婆的权力更加牢固(除非死了)——这后面的一段情节,是我晚上做梦梦到的,荒唐的要命,哪儿也不挨哪儿,纯粹是胡说八道。之所以记在这里,立此存照,也是便于时时警醒自己,在现实生活里,可不要胡思乱想的意思。

                                                                  2012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