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行家》:飞不去的自由

(2009-02-12 15:05:05)
标签:

评论

电影

和运超

原创

好莱坞

飞行家

美国

娱乐

分类: 天国王朝(影视、音乐)

《飞行家》:飞不去的自由

 

                  文/和运超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布兰切特、凯特·贝琴塞尔、

      亚力克·鲍德温、威廉·达福、裘德·洛

类型:传记、剧情

片长:170分钟

 

http://www.lncraft.com/craftnews/newsimg/10225-2.jpg

 

    一开始,霍华德·休斯就在重复“隔离”这个词,他的命运似乎就是想要摆脱——但一直难以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热爱飞行本身就如同一个象征,他渴望着自由,但实际上比一般人更没有自由,因为他是一个病人。
    霍华德·休斯继承父母的产业,选择一方面在好莱坞大展拳脚,另一方面在航空业突飞猛进,都是为了证明美国梦的人性化。但实际上,这个社会并非外表上那样光彩夺目,《飞行家》一开始就因为拍摄《地狱天使》这部当时成本最高的“大片”,剖开了美国电影界,娱乐圈的侧面。一个短短几分钟,不无奢华的《地狱天使》首映礼场景,就把霍华德·休斯既惊喜又惶恐的心态呈现出来。和马丁·斯科塞斯其他的很多电影一样,导演总是在把所谓传奇神话的闪光灯打碎,让观众逐渐郁闷到底。
    尽管这部《飞行家》只展现了霍华德·休斯的前半生,但实际上已经把一切真相戳穿,他已经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即使想要追寻理想,结果他的事业、朋友和一些珍爱的人,他都根本控制不了。影片用了较大篇幅演绎霍华德·休斯和凯瑟琳·赫本的交往和分手,这一段表现了霍华德病发前的一段快乐时光。虽然他有强烈的洁癖,但在飞机上的一刻,霍华德还是喝了赫本喝过的牛奶,这个细节表露了霍华德对赫本的重视。她是霍华德真正爱过的女人,为了赫本,他后来还悄悄花大笔钱买下了偷拍赫本的照片。相比后半部分女人,霍华德只是想要一种家庭的感觉,但是他几次向别人求婚,但都没有结果。他在女人上的控制欲是失败的。
    在霍华德·休斯的强迫症发作,马丁·斯科塞斯巧妙地结合到霍华德这个人物的性格联系到一起,同时也对这个人的事业和命运作为一种解读的“符号”。由此,电影中霍华德·休斯的美国式悲剧有了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霍华德·休斯一直在同命运斗争,飞机改造到争取国际航线,最后高潮的听证会辩论非常突出的显示了霍华德·休斯抗争的一面。也因此可能被不少人看做马丁电影生涯中再次倒向好莱坞、奥斯卡的标志。
    但是,实际上霍华德只是证明他是一个有出色能力的人,他并非挥霍家庭财富的人,当然更不是被指控的骗取美国政府钱财的人。不过,从他一生追求的方向,从这个人物的命运看,霍华德·休斯根本没有胜利,他的巨型飞机“大力神号”成功了,但他仍然在命运的束缚中,“未来之路”的经典结局,投射的影片开头,霍华德·休斯在结局那一刻就是处在“隔离”状态,他的眼中是一生的“阴影”,他无法真正生活在社会中。别人的未来,美国的未来可以随着时代越加美好,但他的未来仍然会深陷泥沼……
    是单纯病症的迫害,还是另有隐喻?作为美国社会学家之称的马丁·斯科塞斯把这个好莱坞真实的名人深入解剖,他既是一个成功的人物也是一个失败的人物,但这个影片却是他后期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成为马丁后期的“德尼罗”,他从艺术电影到商业大片,在回归主流,仿佛一个大圈。很多人既看好他,也不看好他。
    不过客观看来,李奥纳多把霍华德·休斯的真实感拿捏到了最大限度,在这个角色上,李奥纳多确实现出了不俗的演技,例如第一次在厂房里见到打扫卫生的老人使得病情发作,他捂着嘴逃到车里;还有关在放映室的一大段重头戏。李奥纳多的表演确实非常传神,他当得起年轻中的佼佼者。都说当年《泰坦尼克号》的光环使得李奥纳多飘飘然,接片过于自负,结果很多年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直到马丁·斯科塞斯决意把他捧成第二个罗伯特·德·尼罗。但是2001年的《纽约黑帮》关注虽高,但反响依旧平淡,这部《飞行家》尽管被很多人认为,马丁迎合奥斯卡的口味有增无减,也逐步开始斩获小金人,并且包括凯特·布兰切特的女配角,但对于李奥纳多表演上的进步,还是有目共睹。
    而关于马丁·斯科塞斯到底有多少向奥斯卡媚俗的举动,其实到不一定非得看成迎合奥斯卡就是马丁水准降低的现象。尽管最终他成功的《无间行者》是一部很地道的媚俗娱乐片,对他来说就像是玩票(其中也有李奥纳多精彩的发挥)。但是看得出,《无间行者》是给马丁的安慰奖,这部影片从主题和水准来说,比《飞行家》差很多。《飞行家》其实更具备几分马丁过去的精神,当然,不能和当年《出租车司机》那会儿的愤世嫉俗相比,但《飞行家》至少还有解析人生的感觉。好莱坞的美国梦,美国精神在他眼中一直都像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个人的挣扎才是更加真实而深刻的,即使是作为霍华德·休斯也不例外。
    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谁可以真正的“隔离”出去,奔向所谓自由。即使像霍华德·休斯,每个人都是痛苦的大众,都是穷街陋巷出来的混蛋,都是在午夜流浪的出租车司机,都是精神上脆弱,受到最后诱惑的基督耶稣……没有本质差别。所以其实马丁·斯科塞斯的影片思想上还是有着一贯的延续性,只不过这两年他确实在适时的调整,包括《无间行者》这种人物在生活环境中那类精神上压抑和无助,这都是马丁一贯的思想,不过他更注重警匪故事和适当的娱乐性罢了。
   
    2009年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