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切斯特 |
上周五,去了趟切斯特。
从德比出发,走乡村道,多跑大概半个钟头,两旁的景色悦目得无法形容。只要是房,房前屋后就有大小不等的花园。只要是村,就铺排得跟城市没多大区别。只要是地,就无一遗漏地被绿色覆盖。
这是个绿色张扬的季节,与宜绿土地的幸会。
想起缩小“三大差别”,曾经一再背诵的理想,不敢往下深入。
说该城“小”,丝毫没有小看的意思。反倒是,不足三十五万人的城市称“大”,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就深怀好意地笑了。
所幸地球上没有因单纯“小”而成名的城市。所有城虽小、名很大的地方,必有一众的“大”深藏。
上切斯特官网,可知该城的“大”,一是历史名气,二是世界追捧。前一个说的是它有两千年历史,后一个说它每年迎接六百万各地游客。
另外,它的动物园和购物中心,也是欧洲最大。
简单过了一下脑,得出三十五万人服务六百万人,日子一定过得滋润的结论。
不是十分有底,又刻意关注了下房价。发现与德比大致相同的房子,此地的价格几乎要贵一倍。再就是眼见一个大号“歌剧院烧烤”的餐馆,打探了下薯条鱼和牛排的份价,不说了,小心心被吓伤了。
再特地关注了下官网,见此城白人居民占总人口近九成五,就彻底明白它为何发达或繁华了。
突然就起老子的“反”论:“小”亦“大”,“大”亦“小”。若“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啥的,“大”是“道”,“小”是“道”的落地……哇哦,扯远了。
扯回来,切斯特的“小中见大”,主要有二,当然这只是井民这个观光客的愚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据说,切斯特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一世纪,也就是距今两千年前。那会儿,英国人被罗马人按在地上使劲摩擦,摩擦后自然留下大量痕迹。精神类痕迹不知所踪,器物类痕迹的典型,是城墙、罗马柱、露天剧场等。
尽管岁月那把刀委实厉害,但仅存的几处遗址,还是成就了今天切斯特的最大看点或最靓卖点。
在老城墙上走,有点担心滑倒。因为它太老,太旧,砖头或石头都风化得快不见棱角了,地上都长青苔了,加之时逢连天的阴雨,一双老腿踩上去,不免给小心心留下悬吊吊的感觉。
幸好那段城墙只得百十来米,再是小心翼翼,也不那么太费劲。何况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俗语“尽收眼底”,恰当地形容了井民对市容市貌的总观感:玲珑精致,古色古香。
下得城墙,就是罗马露天剧场遗址了。
年代太过久远是主因,没把遗址挖完是次因。但稍经点拨就会反应过来,该剧院酷似古罗马竞技场或斗兽场。它的确切建成时间是公元八十六年,后来被岁月遗忘和掩埋。距今九十年前,引来考古学家开挖。但挖到一半,有人说缺钱了,有人说是起争议了,总而言之就停了,就成为眼前这副模样了。
猜猜它能坐多少人?说出来吓你一跳,能容观众七千!把时间倒放回去两千年,想想那会儿施工的难度,人口的密集度,再想想竟有那么多人来看人斗兽或人斗人,或参加偶尔的大型节庆活动,就不难推知,切斯特的当年,若只论热闹与繁华,未必就输给今天。
说起罗马人,据说,只是据说哈,没做学术功夫的,“切斯特”这名字,也源于他们的一种帐篷。嘻,“帐篷城”,难怪切斯特那么秀珍。尽管在距今大约五百年前,切斯特甩掉“帐篷”擢升为“城市”,但漫步在这座微型城市的街头,还是让人不由想起那“帐篷”。
罗马人撤漂后,切斯特的历史也沧桑。与此前的历史一样,这段历史也留下大量遗迹,成为该城的“文化”或“看点”。
这部分的重点,一是切斯特教堂,二是黑白房,三是钟楼。
恍眼看上去,切斯特教堂的观感实在不佳。一个成语形容最合适:破败不堪。墙身高矮不成比例,墙面凹凸不平,建筑风格明显不搭。
恶补后才知,最是这般破败,最是这等混杂,才是该教堂的异于它堂处。在该教堂的千年历史上,先后经历过不同时代、不同教派的管控,过程曲折得很,故事也传奇得很。那些个挑战记忆力的名字与测试耐心的纠葛,就不提算了,只说正因了历史的复杂,该教堂一再建了毁、毁了建,还不包括多次的烟熏与火燎。

总之是经这么一折腾,现今这座教堂在教堂界就独一无二了:罗马式与哥特式混搭,新岁月与旧岁月叠代。
它太沧桑了,太有史感了,太难忘了。就当它是岁月的歪打正着罢。
东门的钟楼眼下是切斯特的打卡地。在它上面打望,在它下面打闹,在它周围秀情怀的人,显然不尽是本城居民。据说它本是个城门且门上无钟,是庆祝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六十周年时,以募款的方式建成,又在距今一百二十年前安上了钟,从此成为地球上出镜率最高的时钟之一。
不过,若论钟,看过伦敦的大笨钟、布拉格的天文钟后,无艺术细胞、亦无特殊情怀的井民,表示对此钟的无感。
尽管这种看上去不那么规整、不那么高大、甚至还有些歪歪斜斜的木屋,让人担心它易燃,担心它会突然倒掉,担心屋里人可会太压抑,可是想到约克城的卖点是这种屋,莎翁故居斯特拉特福镇的亮点也是这种屋,直至英国任何地方但凡有这种屋,就能让游客眼前一亮,就知道,这种屋如此大量集中,切斯特显然独占鳌头。
也是恶补才知,这种建于维多利亚时期的黑色木梁、白色墙壁房,已在英国大地问世六百来年,而切斯特,正是该型建筑的发源地。
有人先前提过,看到这种房子,就想到哈利波特。井民认为,此感不那么合适哈。去了爱丁堡才晓得,那儿满城童话般的古堡,才是哈利波特的最佳出没处。就连制造哈利波特的罗琳,也曾长期待在那儿孕育哈利波特。
不过,这种满街的黑白屋,史感醇厚的切斯特,竟也因此艺术了。
前一篇:在基斯利获得的感觉很新奇
后一篇:铁桥谷里的看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