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斯利获得的感觉很新奇

标签:
基斯利约克利兹谢菲尔德英国 |
分类: 搜奇游记 |
这是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山城。高低错落的两层房,多面墙灰黑,屋顶暗红,彼此间隔得很开,前后也互不遮挡。各家多有大小不等的前后花园,花园稍大或地势较平的,车可停进自家门前花园,地势较陡或门前花园较小的,车就随意停在自家门口的街沿边。

与英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无论清晨、傍晚与正午,一眼望上去,街上都是车比人多。只是白天驶过的车多,入夜停靠的车多。所有驶过的车,都只发出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喇叭好似废弃物,或原本就没有配,反倒让人感觉,车来车往也是一种安静。
透过驻地房间的落地大玻窗,视线能延伸到遥远的天地交汇处,中间没有任何的遮拦。清晨半空中偶尔飘起的薄雾,恰似让人看清远方前的暂时蒙眼。事实上,大白天,只要不是浓云密布,天上的飞机,地上的火车,间或的路人,晃动的车灯,都能看得真切,甚至真切得让人疑为虚设。

后方坡顶上有几方水塘,比一般水塘略大,比通常湖泊要小,不知是天成,还是人为,就那么平静地袒露在大片绿草中央。太阳落坡前,牛羊在绿草上细嚼慢咽,不出丝毫的声响。偶有路人匆匆走过,它们就用天真无邪的眼睛,投以来自另类的永恒好奇。反刍动物们的吃相,总是那么地从容与淡定。

傍晚时分,余晖映在水面上,难以计数的野鸭和大雁,就在水面上闹腾开来,在一方镜子似的水面上,划出一个个渐次散开的圆圈。水塘中央有小块隆起,形如微型岛屿,上面有几棵高矮不一的树,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的鸟儿们,想必躲在林荫里议事斗嘴,叽叽喳喳得肆无忌惮。
其实,大小山城见过,大小水塘见过,落日余晖也见过,为何还是觉得眼前的景色扯眼?想了想,当是因有大批野鸭与大雁旁若无人地加入,一股新奇感顿时就情不自禁。如此体验与感受,井民去年就有过,今年再来,依然不失新鲜。

每天清晨五点必起床,是生物钟与天象的共同催生。此时的曙光已经穿透窗帘,那个叫睡眠的玩意立马就被叫停。透过大落地窗打望远方,想象此时有多少人起床?起床后会干啥?以及都是些什么人?也是种从未有过的神奇体验。早饭后再到坡上坡下走走,在陌生人家的前庭后院瞟上几眼,在迷路与识路的迷茫中最终找到回路,也是桩平时少有的带感动作。

据说基斯利居民多老人,还有不少印巴人。难怪尖顶鲜亮的qz寺与门庭高耸的j堂,就那么静静地隔街相望,让人想到“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八个字。相距不远的咖喱餐厅与薯条鱼餐厅,去今两年分别进去品尝过,感觉各有千秋,分不出高下,倒是从衣着上看得出,相互喜欢对方饮食的食客不少。同时就遗憾,中餐在此地明显处于弱势。

附近十多公里外,就是世界文坛传奇“勃朗特三姐妹”的故居。从小城古色古香的火车站出发,就可去约克郡比较大的城市约克、利兹、谢菲尔德等。照乔治六世的说法,沿途各地的历史,就是英格兰历史的浓缩。除勃朗特三姐妹外,世界级名人的故里还有雕塑家亨利摩尔、航海探险家库克船长等。世界级名校约克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也在沿线相距不远处。

假如时间足够银子也足够,多在基斯利待些日子,并以此为中心,乘火车向那些名人、名校和名城所在地出发,细看慢赏,一定是件惬意的事情。不过,要叫井民长待这里,眼下还不行。理由是听说此城老人居多,想必它更适合养老。长年待在这里,尽管想静静或入非非容易,但前提是身体得不错,英语得不差,车技得还行,以及真正耐得住寂寞。否则连免不了的逛个街,买个东西,求个医,会个友啥的,都难以成行,日子也就不那么浪漫了。

倒是自心底突然冒出的一个感觉,让井民觉得哪怕只待这么三两天,也能有效化解平时的瞎忙与憋闷,这便是纯净的空气与纯静的时光。更有那“故乡早上,异乡半夜”的时差,自然屏蔽了无数的电话,阻挡了随时的微信,是老天对井民在此避暑的最大暗助,也是本次游往异乡的一大意义。
前一篇: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后一篇:英伦小城切斯特的小中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