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桥谷里的看与悟

标签:
铁桥谷工业革命世界文化遗产 |
分类: 搜奇游记 |
小心心有点酸楚。
检讨先前不该配文“雄姿”啥的,叫朋友逮住吐槽的把柄。同时心里也不屈地反吐:童鞋,别拿港珠澳大桥来比这桥,这是天下所有铁桥,当然也包括港珠澳大桥的共同祖宗!
其实井民去前也曾嘀咕:一座铁桥有啥看头?于是特地做了番功课。结果是被那桥的非凡与自己无知,给联手惊得长时间亮出舌苔: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座用金属建造的桥。它的建成,标志着人类此前各类桥梁及架桥术,从此遭遇一个再也无法战胜的劲敌;此后人类的大量伟大工程,包括桥梁、铁路和摩天大楼的修建,乃至各款型电梯的使用等等,都因它而生,由它而来,或直接或间接与它有关。
因240年前铸造这座铁桥时,设计者与建造者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做出了系列技术发明、留下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将人类文明带进了钢铁时代。以该桥为核心的5.5平方公里山谷,早在33年前,就被联合国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是这样的:众所周知,铁桥峡谷是工业革命的象征,它包含了18世纪推动这一工业区快速发展的所有要素,包括矿业和铁路工业。附近有1708年建成的煤溪谷的鼓风炉,以纪念此地焦炭的发现。连接铁桥峡谷上的桥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制成的桥,它对科学技术和建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来,“铁桥谷”不止有铁桥,铁桥的意义也不止在“桥”。“工业革命的象征”,“矿业”“铁路业”的产生,“鼓风炉”的发明,“焦炭”的发现,“对科学技术和建筑学的发展”的“巨大影响”等,才是这“谷”,尤其是这“桥”的最大亮点与最深内涵。
何况,整个铁桥谷尤其铁桥所在铁桥村,早已进入后工业时代,林林总总十来座博物馆,大大小小数十个酒吧,蜿蜒曲折的乡村街道,鳞次栉比的炫丽房舍,两面青山夹一水的迤逦风光,使得“入世”33年来,它已经被世人“当做工业革命的摇篮、浪漫的求婚地点、难忘的度假区”和别致的“窗外风景”(英国遗产首席执行官Kate
Mavor语)
不过,游客中的井民,因在铁企混过几年,算得上游客中的有心人。非但来前专门做了功课,来后更是从桥下走到桥上,从桥的这头走到桥的那头,远处眺望桥的英姿(不敢再用“雄姿”啦),抵近细看桥的筋骨,进博物馆察看这“桥”这“谷”的遗物,还规规矩矩坐在板凳上,看了部这“桥”这“谷”的纪录片。
一阵科普下来,大致闹明白了眼前这座铁桥与这个铁桥谷的非凡:
此前,人类所建之桥,无非石桥木桥和土桥,跨度不大还可以,过人过车马也行,跨度大了或要过重型车辆,就不得行。所幸,人类曾长期没有大型车辆过桥的需要,而两岸的人们,面对跨度过大的河流,隔岸观火不纯粹是袖手旁观,更多成份是无奈认命。
可是到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员过河需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木材、煤炭、矿石过桥运输,也同时带来了装得越来越重的人力车和牛马车,而此前的石桥木桥和土桥,在新的历史重任面前显然再也无法接盘。

就有人想到用铁来造桥。
可是在动议提出之初,引来好一顿狂嘲,没有人相信,用铸铁造桥,那桥不会断掉。因为此前的铸铁,均是用木炭和煤炭炼成,一砸就碎,做锅做刀可以,做桥做轨不行。博物馆里的纪录片里,就有人们幸灾乐祸地砸碎铁块的镜头。
一个叫亚伯拉罕·达比的人横空出世,他发明了炼铁用的焦炭,而后人们改用焦炭炼铁;他的儿子发明了全新的冶炼工具和工艺,而后人们用彻底革新的炉子新法炼铁。终于,他的孙子率众在距今240年前,硬是用铸铁,建成这座人类史上第一桥。
从此铁桥犹如一个新时代到来的界标,高耸在塞文河上,伫立在世人心中。
据说,在经济学家眼里,由木炭炼铁向焦炭炼铁的进步,意义不在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之下。井民狗尾续貂:由木头石头建桥到用铁建桥的进步,意义也不在普铁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发明之下。
钢铁工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工业革命甚至人类文明的进程。亚伯拉罕·达比在其中做出许多重大发明,握有多项专利。其子、其孙甚至其女婿,也都在相关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这是多么温馨和别致的缅怀啊!
前一篇:英伦小城切斯特的小中见大
后一篇:蓝天白云下的华威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