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2019-08-07 22:21:18)
标签:

蒸汽火车

铁路纪念馆

基斯利

分类: 搜奇游记
  上周五下午,去了基斯利老火车站,专程去坐蒸汽火车。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该条线路已经运行百年以上,一直是沿途若干城镇间的通行工具。现今不再有那么多人依赖它出行,乘客也渐渐以观光客和怀旧者居多。
  几分钟后,喇叭传来久违的鸣笛,就见一列蒸汽火车犹如从博物馆里驶出来。随即,车站喇叭里也响传出老电影里那种尖利哨声。人们纷纷登车,没啥行李,显然乘车不是为了出行。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火车缓缓启动,慢悠悠地往前方车站开。即使那样,也还是很快就依靠第一站。看样子,这是个需要加煤加水的地方,说是要停二十分钟。人们纷纷下车,在站台上打赢,拍照,经及近距离观看加煤加水。
  随后发现,如此长时间的依靠,全线共两站,分别是第一次依靠那个站,和最后一次依靠那个站,整条线路,其实就是这两站之间直来直去。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火车在这两个站,都有换车头、加煤、加水等操作。照说总共半小时左右的运行时间,不至于加这加那那么频繁,再是百十年的火车,看上去保养得那么光鲜,且正式投入客运,煤炭不该那么不经烧,水也不该那么不经用。
  猜想那是故意表演给乘客看的。别忘了,乘客多是观光客和怀旧者。再看那么个给火车加煤加水的人,年龄参差,动作僵硬,虽然工作态度极其认真,但不好意思,论干活的熟练与专业,他们通通都欠修炼。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车行十来分钟左右,有乘务员过来验票。是个老者,也很显然不是挣这个钱的,更像是来玩票的。没好意思死盯着人家看来头,就把目光转身车厢,就见从座椅到车窗,都旧得不再有翻新的可能,同时认定它们都应当是原装。说实话,今天要找工匠来把它们修旧如旧,估计成本比造新的还高。
  窗外有工作人员在吹哨、举旗,火车开动时,还毕恭毕敬地行礼。一个小屁孩出现在车窗外,穿的是铁路的制服,可那制服明显是他爹或他爷的,他的双手完全被长长的袖筒遮住,再看的一只手,好像还塞在嘴里咀嚼。知道这里一些屁孩,上初中了还禁不住吸吮手指头,就判断他也充其量是个初中娃娃。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怎么眼见的铁路员工,都那般不整齐,甚至不靠谱?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轮流上岗的志愿者。
  原来,围绕是否保留这条蒸汽机车线路,当地是有过激烈争议的。因为保留的环境代价和运行成本很高,在这个倡行绿色经济和生态哲学理念的国度,最是不受人待见。可是该条当年从英格兰到苏格兰铁路的一段,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客运的铁路之一。如今其它路段都废弃蒸汽火车了,如果这段再跟着废弃,作为工业文明发源地的人们,似乎又心有不甘。
  争议几番后的解决方案,是纳税人不多掏钱,由志愿服务加购票乘车,维持该路段的原始运行。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这就明白了,原来车上车下的员工,都是志愿者。自然也就大小不一,高矮不一,男女不一了。方才那个验票员,尽管是个大叔,但很可能是企业高官。窗外那个制服宽大到明显不合体的屁孩,多半是放假来尽义务的学生。而那些个给车头加煤、加水的员工,那么笨拙的操作,都把自己弄得气喘吁吁,还把身上弄得稀脏邋遢,或许是才从办公室来的白领。
  小站设有铁路纪念馆,出于上述目的,也是购票进入。尽管该馆无法与设在约克市的大英铁道博物馆相提并论,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英国,甚至世界铁路近两个世纪的历史,都在这儿变成微缩景观。只不过,这个微型景观不是仿真,而是本真,真的机头,真的车皮,真的配件,真的行李,真的招贴画,真的值班记录,真的运输牛奶罐,真的火车运行时刻表……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惊讶地发现,百年前的贵宾席,沙发真软,座椅真宽,马桶居然已走过重力冲水阶段,采用当今流行的按压式。而普通座席的陈设,以及厕所,也与今天的绿皮车没太大区别。仿佛在这一点上,铁路百多年来没多大变化。可能只有高铁,才感觉上有革命性的进步。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这种不变,让人心生疑虑:快些好,还是慢些好,谁能说出谁更好?
  蒸汽火车缓缓通行于田园风光中。绵延起伏的丘陵,郁郁葱葱的坡地,三三两两的牛羊,稀稀落落的房舍,直刺云天的教堂,匆匆从车窗外闪过,给人一种既似穿越,又极真实的奇妙感。看来单去单回的线路设计,也是有用心的:乘客无论坐在哪边,都能把沿途风光看一遍。
  坐惯动车和高铁的人,偶尔来坐回蒸汽火车,有点像吃腻大鱼大肉的人,间或吃顿“毛毛菜”,虽然明知口感和营养都不济,但适当刮一下肠子里的油,还是有益甚至必须的。在英国坐了段蒸汽火车
  何况这种慢悠悠的节奏,本身也是生活的部分构件,甚至是今人普遍的稀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