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2019-08-07 13:58:55)
标签:

勃朗特三姐妹

《简·爱》

《呼啸山庄》

弗吉尼亚·伍尔芙

       周六(8月3日)不待开门,早早就赶往勃朗特三姐妹故居。
  早就听说那里是莎士比亚故居外,英国第二大作家纪念地。于是去年就想去,遗憾没安排过来。今日终于如愿。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驻地基思利与三姐妹故居所在的哈沃斯,估计直线距离就十来公里。汽车在蜿蜒曲折的乡村道上,穿行在两旁石头片子垒起的牧场间,走得很慢,看得很饱。
  遥想三姐妹生活那年代,恐怕连这样的路也没有,她们外出一趟,可是多么的不容易!难怪她们终身极少出远门,三姐妹中有两位曾去布鲁塞尔待过一年,可能就相当于今天的越洋旅行了。难怪孝顺的夏洛蒂·勃朗特成名后即使去伦敦,也很少连续待上一星期,她要回家陪他那做牧师的爸。
  再就是想到,这荒凉偏远之地,如果遇上啥瘟疫疾病,哪里能等到医生来,或哪里能送到医院去。难怪三姐妹的两姐姐和一弟弟都短命,且《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仅仅是怀孕“害喜”,就丢掉了宝贵的性命。因为医生见到她时,她已在无力回天的饿死状态挣扎。当然,也有人说她是害伤寒或肺结核死的。就算是,也是医治不及时所致。
       很快就到了故居纪念馆,时间是8点40,离开门还有20分钟,就地纪念馆门外闲逛。得知三姐妹纪念馆及她们当年的居屋,就是这座两层的牧师房。而牧师房前,就是镇上最大教堂。教堂与牧师房之间,是大片的墓地。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听说在三姐妹诞生前,此地曾因瘟疫流行或水污染,批量的死亡使人均年龄骤降至28岁,不及处理的尸体就埋在那片墓地里,远近死者相加,数量高达近3万具。三姐妹的父亲以为是饮水出问题,还上书政府敦促解决,以及提醒民众喝水要烧开。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难怪,在《简·爱》中,墓地、教堂的出现那么频繁,全书的调型那么压抑。抬头就见教堂,出门就是墓地,给小女孩的心灵带来的,断不可能是阳光。就连她们那唯一的、多才多艺的弟弟勃兰威尔,本因失恋呆在家里借酒浇愁,还加上自述经常被魔鬼掐醒。他将这一恐怖记忆画在纸上,其笔力,与他画三个姐姐与自己的合影,完全是两个风格,甚至是两个水平。睁眼闭眼魔太多,小伙子把持不住啊!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至于《呼啸山庄》,就更是整个哈沃斯,以及周边环境的大量移植。譬如作品中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一出场,就是那曾经回荡着死亡气息的荒原。
  照吾国那些江湖术士的说法,这种阴气太重的地方,非得建军营或学校才能镇住。不想此地几百年来,主要建筑就两个:教堂、牧师房,其余稀稀落落的房舍和经年不变的石街,似乎就再也显不出什么吉相。恰恰就在这里,就在一家八口除父亲外,母亲、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再加三姐妹本身,七个人中道夭亡,居哈沃斯不利啊!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弟弟勃兰威尔·勃朗特的身体因常被魔鬼惊吓本就亏欠太多,加之严重支气管炎与酗酒过度,导致他英年早逝。尽管三个作家姐姐也没比他活更久,但三个作家姐姐去世前后,就已经是蜚声文坛的名家。还在她们不得不用男人名“贝尔”署名出诗集,甚至连《简·爱》的首版也署名“贝尔”时,他们的父亲就已骄傲地私下告诉朋友:小说是我女儿写的。而勃兰威尔的去世,无非是为后人留下个“英才为病魔所折煞”的感叹。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不来不知道,《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世界级佳作,竟然是姐妹们在餐桌上写成。三张凳子围着一张餐桌,姐妹们就开始了构思,商量和写作。写累了,姐妹们就围着餐桌转,游乐与放松。两个妹妹去世后,夏洛特·勃朗特就孤独地坐在凳子旁边的摇椅上,借着壁炉的温度,终日摇啊摇,想啊想。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与三姐妹有关的人,都能在纪念馆里找到位置。父亲的卧室和办公室,父亲的助手、夏洛特·勃朗特的丈夫的卧室和办公室,夏洛特·勃朗特与艾米莉·勃朗特姐妹俩在布鲁塞尔寄宿时的主人、夏洛特·勃朗特的暗恋对象康斯坦丁·黑格尔的照片,11岁就到牧师房的仆人的狭窄卧室,大小跟婴儿床酷似的床铺,甚至连将近一百年前,一个美国铁杆粉丝的照片等等,只要有耐心,都可在纪念馆相应位置看到。
  一些书中人物的描绘,与现场物证也能直接间接对上号。譬如那个11岁的仆人,与《简·爱》中女主自称的“10岁的我”,以及那个女主的好友海伦,一样的出生贫苦,一样的孤女一牧,一样的貌不惊人,一样的不服欺压,一样的勇敢捍卫自身尊严。
  《简·爱》中的女主,不顾等级与财富的差距,顽强与桑费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好上;现实中的夏洛特·勃朗特不顾父亲的反对,与父亲的助手阿贝尼科尔斯牧师结婚。很可能,在布鲁塞尔那一年多的寄宿学校里,夏洛特·勃朗特偷偷爱上有妇之夫康斯坦丁·黑格尔的心路,也在书中变成了情感原料的部分。《简·爱》中女主被送往罗伍德的寄宿学校,现实中夏洛特·勃朗特与妹妹夏洛特·艾米莉被送往布鲁塞尔,寄宿在康斯坦丁·黑格尔夫妇开设的私立学校里……真实与虚构,浑然天成。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39岁去世的夏洛特·勃朗特,在三姐妹中活得相对最长,纪念馆里她的遗迹也最多。从那双分明是“三寸金莲”的婚鞋,以及原物婚裙的尺寸,完全可以看出她的娇小与瘦弱。偏偏,她也就喜欢那些细小之为,如写得一般人须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字,如细致入微的人眼局部表情素描,如用手搓细微彩色纸条再一点点精心粘贴而成的笔筒等等。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当然,今人更完全可以从《简·爱》中读出,女主与作者并不甘心那副天生的模样,因为她们的内心都很强大,也很丰富。书中女主那句几近的怒吼“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也是现实中作者的心声。
  听一位英国退休教师说,三姐妹的诗作,文学成就还要大些。有点吃惊。因为这超出井民此前对三姐妹及其作品的了解。估计这跟她们的小说出版后,评论界一时未给予好评有关。譬如指责《简·爱》“相当粗俗”“有明显的反基督成分”等,反倒对作者“库瑞尔·贝尔”是谁,是男还是女,更感兴趣。
  不过,井民没读过三姐妹的任何诗作。即使读了,也因鉴赏力低下,没有发言权。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用单词自由组合三姐妹作品中的名言,是馆里一个有吸引力的小设计。不过,非英语娴熟者不敢去玩。
  这句名言“我宁愿一直要快乐而不是尊严”,一个半世纪前在《简·爱》里横空出世,即使今天被印在围裙上也依然掷地有声。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挥手作别前,还是拉个名人名言来做结语吧:“我们一想到她(指夏洛特·勃朗特,井民注),就得想象出一个在现代世界中命运不济的人;就得让我们的头脑退回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退回到在约克郡的偏僻荒原上的那座牧师住宅。而她就一直待在那座住宅里、那片荒原上,既受过穷也受过捧,但是永远不幸,永远寂寞。”——弗吉尼亚·伍尔芙拜谒勃朗特三姐妹纪念馆
  只是这位英国女作家所说的“上个世纪”,我们该理解成“再上个世纪”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