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游武汉存杂感(下)

(2018-10-14 10:58:13)
标签:

武汉

成都

旅游

武大

分类: 搜奇游记
  七天的时间里,先后加入密集的人群,排长队登上了黄鹤楼,排长队参观了国家级湖北省博物馆,排长队欣赏了东湖灯光秀、长江灯光秀,人挤人浏览了新开的汉街,肩挨肩穿过了方方笔下热闹非凡的汉正街,头挨头品尝了户部街的多个小吃,捏着鼻子吞下了当地人爱得不行的徽菜代表臭鳜鱼,慕名点食了在各款美食节目中力推的排骨炖藕,参观了建筑风格独特从而极难将其归为佛教寺庙的古德寺,拜谒了大门紧闭院内清风雅静且断无香火缭绕的莲溪寺,吃了价格不知的全荤菜,尝了价格昂贵的全素席……
  突然觉得,只要长待下来,早已适应成都美食的胃口,也是可能为武汉改变的。进而发现,武汉的一些美食,其实与成都的一些美食,也没那么大的差距。比如他们那最平民的美食之一“热干面”,跟成都同样平民的“干臊子面”,似乎区别只在芝麻酱与肉臊子。再如他们的“回锅牛肉”,与成都的“回锅肉”,还不知道谁受了谁的影响呢!可以肯定的是:武汉用牛肉回锅,成都用猪肉回锅,只是用肉不同,“回锅法”却惊人地相似,都是按季节,佐以青椒或蒜苗。
  不过翻捡七日的最强烈印象,还是首推湖北省博物馆,尤其那套国宝级文物编钟。该文物足够大,足够完整,足够饱含文化与科技内涵,足够兼容传说、故事与想像,且居然还能完整地用于演奏,这便是其它同级文物很难与之相比的。尽管该馆还有其他两三件“镇馆之宝”,但在此件独一无二的宝物面前,其它宝物也还是逊色不少。尤其参观那天幸遇一大叔级讲解员,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由他把这套编钟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相应的音乐知识、器乐知识、建造知识,结结实实地为井民类听众普及了一遍,让大家意外知晓,编钟的音域只略逊于钢琴,中国古代为何虽知七音却只认五音,为何认为宫、商、角、徵、羽之外的两个音是“邪音”或“淫音”。大叔甚至还随口演唱了用五音谱写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以证明五音照样可以谱出优美的歌曲。不扶墙壁只扶(服)大叔,不信大话只信大叔。
  另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数武大校园了。住在武大校内,竟然几乎看不见什么建筑,细细逛过才知,那些或古或今的建筑,都被浓郁的森林所覆盖。千余株樱花及新闻传播学院前的“樱花大道”,尚在释放着醉人香气的成千上万株桂花,以及高大得十分醒目的梧桐行道大树,共同构成武大校园里的“树美”。因地形限制无法骑自行车因而电瓶车极多的上下坡道,以及开门就见壮美东湖景色的得天独厚,是武大校园笑傲其他校园的醒目景观。樱顶或樱花城堡建筑及武大老图书馆,武大今行政楼即原工学院楼,深藏在密林和曲径深处的十余栋别墅群等,据说总共数量多达28座建筑,均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怕是一般号称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都难以与之相媲美的牛气。
  抛开面朝东湖不论,也抛开坐拥珞珈山不论,单是这些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几乎就能让人禁不住要篡改梅贻琦先生的著名“大学论”:大学还是要有“大楼”的,只是得看是什么样的大楼。
  相传武大历届领导对新生谈及自家的学校,从来都是只自豪地声称“中国最美”,绝对不加“之一”。据说唯一敢跟武大叫板的,是厦门大学。不过,也是33年前夏天在厦大待过月余的井民,在此负责任地说句公道话:武大厦大这两所知名高校,在允许它们并称“中国最美”的同时,若硬要在他们中间分出个座次,综合地势山势和建筑看,武大还是略微占优。
  当然,这完全是井民个人的感觉或审美嗜好。而这种涉及美感类的特殊感觉,原是最为个性化或私人化的,无法用“公认”来了断,只能无奈归为见仁见智。据说某年法国高考哲学题之一便是:能否通过讨论或引导,改变人的审美?个人觉得,答案多半是“不能”。只不过,若要论证这一观点,就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成的了。
  33年前因考察专业设置,去过武汉几乎所有的牛校。彼时的武大还是“小武大”或“老武大”,武汉理工还连名字的影子都没有,武水、武测、湖北医大等,还是独自牛盖同行的单科高校;彼时的华中科技大还是华工,连华中理工都不是,同济医科大、武汉城建学院等,还单独存在;中国地大(武汉)还是北京地院(武汉),该校的朋友还小看旁边的华工,讥讽他们想办中国的麻省理工,可自己连个院士都没有,我们北地(武汉)还有五个呢;彼时的华师也还是师院而非师大,彼时的华农也还是农院而非农大,彼时的中南财经政法大还是湖北财院,彼时的湖北大学好像还是一堆进修学院或专科学校……短短33年过去,这些高校如今可谓面目全非、山河再造、地覆天翻了!
  特别有印象的,是33年前去武汉,东湖边上还堤岸长长,茅草黄黄,视线通透,天际遥远。堤岸边,还偶见企图爬上岸来的甲鱼。此次再去,东湖似乎不再有边,不再有岸,不再有茅草,不再有天际线,呈现在眼前的,是四周高大、密实的的楼群,以及纵横交错的路桥,东湖似乎相形变很小。坐了趟穿越东湖和沙湖的游船,虽然来回耗费整整一小时,也不觉得此二湖是国内大城市内名列第一第二的大湖。
  好在武汉即便什么都缺,也不会缺水。开着车往四方八面走,仍然十分容易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湖,长长短短的河,以及一眼望不到头的地平线。感觉武汉较之山水林木坡地雪山齐全的成都,在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上,还是要逊色些或单调些。譬如慕名不顾烦人的极其拥堵,专程驾车前往号称“华中唯一5A级景区”的木兰草原,大概是由于脑海里早就被阿坝红原草原、甘孜塔公草原,以及九寨、黄龙、都江堰、青城山、贡嘎山、米仓山、螺髻山、四姑娘山、西岭雪山、乐山大佛等风光装太满,抵达后就横顺没发现该“草原”有啥亮点,反倒是觉得人工着力明显太过。
  拙文快结束时,出于好奇,摆渡了下武汉与成都的经济实力与发展前景。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都位于西部成渝城市群,都是区域重要城市,同为国家中心城市,两城经济实力一向伯仲难分。1990年至今,两城的GDP总量,先后有过6次排名更替。2014年,两城均跃上GDP万亿大关,武汉以12.88亿元的微弱优势,略超成都。2015年,武汉这一微弱优势继续。2016年,简阳市划归成都市代管,因简阳此前即2015年的GDP为401亿,于是2016年,成都GDP超过武汉。去年,即2017年,武汉GDP1.34万亿,成都1.39万亿,成都实现对武汉的反超。
  不过,两城政经人士都认定,两城GDP差距甚微,谁上一两个大项目,谁马上就领先。那么,就祝两城永远交替领先,永远相互凝视,永远相互羡慕,甚至,永远相互妒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