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至极现本真
(2016-11-19 09:58:12)
标签:
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潘金莲心理咨询 |
分类: 影评博文 |
喜欢冯小刚的会拍,喜欢刘震云的会编,喜欢范冰冰的会演。
原作中说,李雪莲“大眼睛、瓜子脸、要胸有胸、要腰有腰”,高度怀疑,刘大作家在刻画这个人物时,心中的模板就是范冰冰。于是当小说改编成电影,其他演员也就争不过范冰冰了。
见到《我不是潘金莲》摄制组在华中师大的露面,先坐定的刘大作家,在范冰冰入座时,有个自然的伸手相扶。肢体语言透露,二人已及心心相印。李雪莲,小说那么写,电影这么演,两个形象重合了,大作家情不自禁地伸手,属于爱抚自己笔下的主人公么。
坦率地说,影片别出心裁的圆画幅,开始有些不习惯。银幕一下变小很多,给人量没给足的感觉。后来,范冰冰出场了,前前后后二十来个男人出场了,渐渐又觉得那画面很美。玩的是古典民族风,追求的是国画格调。
偶尔也在想,超出圆圈的部分,拍进了些啥呢?有点走神。
天下很难找到李雪莲那么轴的女人,为前夫一句话,竟然非要讨个说法。结果,这说法一讨,自己搭进去一二十年的青春,还把二十来个男人的命运彻底改变。当官的,丢了官帽;没当官的,丢了信誉。还有四条壮汉,长年蹲守她家门。从最基层的乡村,到最高层的北京,她的现身,她的隐身,都引起几个层级官员的紧张。
佩服影片竟能一路拍到全国人大会场,尽管分明是个某省的分会场。赞扬片审竟没有简单戴上政治眼镜,尽管全片对时下知名度极高的维稳,其实起到了促使沉思的作用:一件小事,是怎么活生生弄成大事,内中可有什么体制机制的问题?一如片中所讲,芝麻滚成了西瓜,蚂蚁变成了大象,整个社会付出那么高昂的维稳成本,是无法避免的么?
农妇李雪莲除了轴,就是智慧。她知道,不讨个说法,自己那个潘金莲就当定了。她知道,不假离婚,自己那个意外怀上的二胎,就保不住了。她知道,那时候二胎是不能公开说的,于是找了个分房的借口。当然她更知道,假离婚是二人商量好的,可前夫竟然假戏真做,弄假成真的自己,是这桩三人间的阴谋中,唯一的受害者。自己的肚皮吃亏了,反倒成全了前夫和新欢。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站在她的角度,那是肯定的。
可她毕竟是个法盲。手上那个离婚证是真的,从法律上讲那场婚就离得真。至于前夫骂她是“潘金莲”,她气不过,非得要洗刷如此污名,那就纯粹是法盲遇上偏执狂了。所以在她的漫漫上访路上,几乎没有得到一个人的同情。偶尔出现的人如屠夫、赵大头等,不过是垂涎她的姿色与肉体,盘算着用什么来与她的肉体作交换。不幸的是,执迷于上访的她,不得不让那些色鬼揩油甚至得手。
影片刚开演时,也曾想过,李雪莲这个角色,未必是范冰冰演才合适。多看了几分钟后,原著中那话就浮现了,“大眼睛、瓜子脸、要胸有胸、要腰有腰”,就觉得,小说的设计是对的,电影的挑选也是对的。假如不是这么个尤物,怎么可能婚前就已同两人有肉体接触,婚后又至少有二人对其不轨?
轴,貌美,智慧,不是这样的山村尤物,惹出不那般惊天动地的官场风云。
特喜欢那几个在圆画幅中出现的官员:王公道、董政法、荀正义、史为民、蔡富邦、贾聪明,单单看他们那些奇葩的名字,就知刘大作家心里对他们有尊重,有理解,更有讽刺。在与李雪莲这么个有姿色、有头脑、无法律、一根筋的农妇的较量中,他们居然纷纷败下阵来,这当然不是他们的知识不够,智慧不够,更不是他们的不懂法。
悲剧的是,大多时候,恰恰是他们懂法,也依法办事,才在那位只是讨个“不是潘金莲”说法的女人面前,落荒而逃。片中的他们,为了哀求这位上访专业户歇息,当孙子的谦恭都有了,可照样还是点儿作用不起。可是在上级面前,他们的工作方法,甚至他们的工作态度,仍然一再受到批评。最钉心要数批评他们“眼里没有群众”。真是宝宝心里有苦,宝宝说不出来啊。
片中的赵大头暗恋李雪莲多年,也垂涎李雪莲多年。在京城当大厨的他,很早就想趁人之危,偷吃来京上访的李雪莲。一心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的李雪莲,自然是极难让他轻易得逞。后来是受被逼无奈的官员教唆,让他以结婚来中止李雪莲的上访,他才终于梦想成真。可是老天不成全他这种对良家妇女的欺骗,他与官员的对话被李雪莲听到了,那劈头盖脸的一水瓶,砸得可真震撼。而李雪莲的再次决定进京,也是这位老乡与官员的弄巧成拙。
喜欢这个大头,真实。喜欢漂亮女人的想法真实,屈服于官员指令的骗婚也真实。不能简单说他坏,就像不能简单说他好。尽管他对李雪莲的好,至少在决意结婚的那个阶段,是非常动人的。饭桌上能当着四五个食客的面,用筷子往李雪莲嘴里喂食,这可是城里年轻人才会做的举动啊。
片中的旁白说,李雪莲觉得自己戴上“潘金莲”的帽子,实在是比窦娥、小白菜还冤。可是细想想,那么多年来,伴随她那不依不饶的上访路,那些因她之故丢掉的官帽、改变的人生,那些无辜者是否就更冤?有时不禁想,大学里司空见惯的心理咨询,如果能在农村普及,李雪莲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救助,说不定那么多人的人生悲剧,就不会发生。李雪莲的不肯相信任何人,其实也是没有啥人可相信,甚至没有啥人可倾诉。片中她说自己今年不去北京上访,是听了“牛”的话,官员们立时面面相觑,疑为她神经出岔。其实,这倒真还是她的现时心态和情态。
李雪莲的告状,竟然不是在一堆大大小小官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化解,而是因促使李雪莲成为上访专业户的“祸首”秦玉河的意外死亡,戛然而止。这就是特深刻地讽刺了。不仅讽刺了李雪莲,也讽刺了现行所有围追堵截上访的制度。刘震云、冯小刚、范冰冰们在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提醒,只要造成上访的原因不死,上访者就会源源不断。这是何等可怕的政治生态!
影片在不知不觉间,画幅从圆到方再到长方,终于回到了影片的惯常。冯导是否在以此告诉即将离开影院的观众,正常的百姓生活,正常的政治生态,终归会恢复原状。只是这种看似平静的恢复中,总是埋藏着那般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
冯小刚说,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中国。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