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60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拿有偿新闻害我

(2015-12-25 16:54:42)
标签:

有偿新闻

分类: 个性随笔
    年关临近,里里拉拉,大概有三家媒体,全都是来自雾霾之乡的,或活人亲临,或电话反复催促,或硬传真发过来,要求“发年鉴”、“订阅”和“成就巡礼”。当然前提是有偿。“年鉴”大致得万五,“订阅”得三十四份,“成就巡礼”则按版面,成千上万。
  别说新机制,就是老机制,但凡国中高校,谁能装饱这些媒体的胃?站在他们角度,或许都觉得自己只要了区区几千或一两万,可站在这角度的媒体,又何止几家十家?
  说是来要“过年钱”,如果伤及人品也敬请原谅俺话说得直。请问如今哪种机制办的高校,谁个愿意在某个根本没人看到的版面,花钱刊出宣扬自家“成就”的文字?何况那些文字还是自说自话,或自吹自擂。
  特想告诉那些来共谋有偿新闻的报刊,现如今,纸媒不如网媒,公媒不如自媒,便是俺新东家的两微一端,也经常列全省前三,啥媒体好用管用还花钱少,天下人都懂,俺们也就没闭塞。至于本人玩博已有十年光景,网龄也是翻年就到二十岁,可以说,如果俺新东家真有新闻非得有偿做,也会找那些钱砸下去响声大处做。
  推了几次就把心推烦。很佩服来人或隔空挣钱的执着。心想他们若把这功夫花到写稿上,他们的报刊多半发行量或订阅量就会飙升几个点。当然很快就明白,他们不是干那行的。即使他们真在那报刊,也绝对是在专门负责找钱的部门。
  最烦时,很想拿着中央第四巡视组向《人民日报》的反馈,一字字念给他们听:“有的国内分社利用党报资源搞合作开发牟利,有的下属单位存在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和新闻敲诈现象……”,特想质问来人来电,都两个多月了,你们莫非还没听说《人民日报》这事儿?你们使劲煽动我们与你们一起搞“有偿新闻”,莫非,就不怕遭巡视?
  更想拿着昨天的新闻,加重语气读给他们听:“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颢犯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等,具有自首、立功情节,判有期徒刑4年,罚金6万……”善意给他们提个醒,为你们好,也为我们好,请千万不要这样了。
  或许你们会狡辩,我们搞的不是有偿新闻,我们只是支持你们宣传自己,同时也顺带请你们支持我们帮你们宣传。再有,就算是中间过程“有偿”,因咱们双方是你情我愿,也就算不得有偿新闻。若如此,那么对不起,我们不做那种宣传。我们不情愿,如果我们还有所忌惮的话,只是怕哪天犯到你们手上,你们开启监督机器把俺朝死里整。所以我们的拒绝的话从来柔软,哪怕我们的立场无比坚挺。我们知道你们的来头都很大,但同时也知道你们一定是那大来头里的小边角。因为我们打死也不相信,堂堂那么大的来头,竟然还得靠有偿新闻过日子。事实上,你们打着大来头来说事儿本身,就已暴露出你们的来头其实很小。请不要动不动就“喂,我是……”时代已经甩下听到你们单位就肃然起敬的日子。
  最烦是你们中有个别人,其实早已是新时代的山顶洞人,竟然今天还以为,地处祖国发达程度相对较低的西部,相关人士一定没见过世面,听到某某报或某某刊一定会双脚并拢,其所在的学校一定以为只要见报不论哪个版面都叫美名远扬,以及一定是每年都安排了数十乃至数百万的宣传专款……一句话,仍处在钱多人傻阶段。都委婉推了好几次了,他或她当知道那是礼貌地拒绝了,还成天电话打来问“想好没……”催婚也没这么急。
  前天终于强忍着笑,对电话里的雾都孤女说,“妹妹,不行啊,上面查得紧啊,有偿新闻要遭的啊……”那边居然马上就祭出新招,“没事儿,我们可以在发票上做处理。”听到这儿,判断出对方想必已以为“有戏”,就更加按捺不住,“不得行啊,妹妹,巡视组进驻咱这儿了,里面就有财务专家!”就听电话里传来喃喃自语,“是这样?连你们那儿也弄得这么紧!”
  搅黄了对方这桩生意,很得意,到老板处邀功。因为老板与俺有个约:凡不想做,必踢我处打发。不想老板听罢提醒,“敲钱的,是不能答应。但,也不能得罪他们哈。”于是再有电话打来,就不拿巡视组作挡箭牌,转而极认真、极遗憾、极诚恳地说,“想是想,只可惜,今年没经费了,明年吧!”对方听罢赶紧接话,“我们现在谈的就是明年呀!”俺也赶紧强调,“我刚才说的,就是明年,明年的宣传经费,是今年安排的么。”这才轮到对方彻底失望。
  很想晒晒某大刊的“成就巡礼”函,先抬出“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实施,从中央到地方,从东部到西部,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然后陡转到俺所在学校,点名道姓,说已经将俺们列入“风云人物”入选名单,必须于2016年1月6日前提交相关事迹材料。读到此处,心中顿时生出不胜荣幸之至感。再看第二页,方才发现有张《报名回执》。原来“入选”是“拉选”,填了《回执》,就得交公开版最高一万八、内部版最高一万的人民币,才可刊登自撰“先进事迹”一两页,以及样刊十套。
    懂了,原来是换了副马甲的有偿新闻。可悲是给这条有偿新闻戴冠冕堂皇帽子的人,有计划没文化,竟然忘了这篇为新机制高校量身定制的“巡礼”,“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句,跟人家毛关系也没有。他或她把现今中国两种机制的高校,给搞混了。或者他或她根本就不知道,大学还有两种机制办的。
  于是再向老板建议不理睬。理由就是俺听党中央的话,坚决不做有偿新闻。老板笑笑,算是认可了俺这拒绝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