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60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病呻吟

(2015-12-28 18:00:30)
标签:

读书

思考

码字儿

分类: 个性随笔
    整整十七八个星期了,周六周日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不,确切地说,是书房里。恶补,强读,细嚼,一点点理思路。
  掐指算来,竟有三十五六天!印象中,只有一次聚会,不参加,一个紧密交际圈儿将崩盘,于是快去快回。一次上医院,不去,从里到外,费再多的口舌也说不清楚,于是闪去闪离。此外,就是面对电脑背对书,皱眉毛,抓头皮,敲键盘。
  几回回欲掀翻书桌,奔向外面的世界撒把野。最后一刻还是忍了。一个声音总是及时跳出:对于无脸可拼的人来说,拼专注度,或许是得以混世的唯一伎俩。
  比方,在某省级报刊上,每周二必发一篇“点睛”,那点儿稿费,真不好意思说服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但真就一次不拉地坚持了整整十七年,偶然得知有人在坚持读,甚至在收集,突然感觉,此生真还不是地球同类中的多余。所谓“自信”,如半个月亮般,从心灵的远坡处,悄悄地爬上来。
  再有,学外语,原本记性不好忘性大,每学很难有进步。只因心中一个随时冒出的闪念:学都学了,就不要丢了,就从二十多年前,一直坚持到今天。基本上是每天一小时吧,大致能维持在一个水平上吧。偶有一两个场合派上了用场,帮人问价,助人问机票,为同志们要得一份儿早餐,替人解释得到的赠书上签的是啥意思等,竟也临时体会到,我等无脸可拼者,其实也有显山露水的偶尔,被老天刻意或无意留在偏僻的拐角。
  回说此次长时间的自闭,确实不容易。其间有过热到三十几度,尽管有空调,一坐十来个钟头,贱体还是有分明的不适。譬如,不好意思,那个支撑上半截身体的肉垫,就时不时生出似痛似痒的红点。待到气温降到零度左右,尽管有热气,又觉得坐久了脸烫,口干,眼涩。最难熬还在,要读的根本读不完,读过的更难消化得了。再要把它们变成俺想的,再由俺说给他们听,这中间的通道,就基本上没有照明了。
  此时才发现,在整个这领域,真的就是个争论的王国。其间没有一个人的思想,没有一个主要的观点,甚至没有一句典型的话,没有第二第三甚至第N个“商榷”跳出来。难怪老外中的行内牛人,不止一次地坚称,中国在这领域,没那个。哪个?P字打头那个“学”。
  催促或逼迫俺坐那么长时间的,不是债主,胜似债主。最初是前辈的热情推荐,碍于面子,没有当场拒绝,那个远在一两千公里外的债主,就觉得俺这个老新人或新老人,想必是敲定了。从此开始隔三差五地提醒,秋季还有拿盛会邀请作诱饵。俺心虚,总是推呀推,磨呀磨,推磨到最后,也就是距今十七八周前,终于把自己给逼到墙角,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回想在那不得不后,整整花了两三个星期,走路在想,吃饭在想,不好意思,甚至如厕也偶尔在想:咋才整得难入债主慧眼,让债主自认找错了人。出乎意料的是,样章邮去,债主看了反倒更加认可,更加鼓励。于是鸭子被赶上架,或乡党们常说的“抽来立起”。
  就这样到了今天。十七八个星期,三十五六个周末周日,暑去寒来,太阳有时照进窗帘,缺钙的贱体也被强大的内心呵止:不得出去晒太阳!参与的团伙,偶有聚会,结交的朋友,偶尔约喝,均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确实走不开,人在江湖……
  接过一个朋友电话,转达某公司要求,讲某内容,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赏金一W。真正心动了。再添几个Q,就是个“无敌水”机身。心潮澎湃,一夜不眠。天亮时终于想通:如果答应下来,从现在到登台,就得为它消得人憔悴两星期,就得把现在正不得不干着的,推到更难以再推的地方。随即就本着“遇好事多往坏处想”的怪诞逻辑,严肃推论:给得越多,要求越高;要求越高,越难达到;一旦达不到,此次拿了那个一W,就等于今后很可能连拿几Q,都恐怕没啥希望。倒不如拒绝出山,保持神秘或矜持。于是很快回话:“下次吧,这次实在没时间……”
  半月前的某天,昏惨惨时分,被堵在S道上。此道无灯,无划线,无警察,堵上就很容易堵死。肚正饿,心正烦,远方债主电话又来。竟然谈的是细节,开印数,版权期,版税占比等等。登门收账的节奏么!正好前途无亮,谈就谈么!相当于排解寂寞。就一款款地听,一条条地表态,直到车内响起“通话结束”,方才醒悟过来:哎呀,这等于是敲定加锁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了。
  过程中把能找到的中外同类都拿来学习了。一本挪威牛人写的名著,首先被自己予以否定。无他,只因它太成功了。成功不可复制,失败才可以,这是俺的一贯信条。多本国内同行的大作,也立马作抛弃处置。理由有点怪,愿意亮出来:要么煲鸡汤,要么白话古文,要么挖名人轶闻。不是说这样不好,好,但他们整多了,俺再整,就不好了。这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别具一格也罢,别出心裁也罢,独一无二也罢,只能说是尽力而为了。
  透露一下,过程中细读房龙先生的《漫话圣经》,深感大家毕竟是大家。同时也纳闷,这书自己买它到手已过去二十多年,似乎也曾趁热拜读过,咋的就没有今日再读的感觉呢?因二十年前,俺也曾弄过本与之相关的东西,深感圣经尤其是旧约所记故事,实在是复杂得不可思议。可是这回再读,惊见在房龙大师的笔下,轻车熟路,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譬如说没人能说得清楚,在巴勒斯坦那地方,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几千年来为啥就非得打来打去。回头再看今日那地方的事态,包括动态也包括静态,包括现时态也包括将来时态,方知房龙这一看似无奈的感叹,实在是再精彩不过的总结。所以说,好书值得经常读。反过来说也是:为不至让脑力衰竭,得经常读好书。
  上周,或再上周的周日或周末,阳光早早射进书房,让俺心生气爽。禁不住站起来,掏出爱疯死,拍下它的万丈光芒,传它上了个人“两微”之一。没想事后悄悄看,不多的留言,竟集中在俺那书房上。而俺这房中人,就这样被活生生地给忽略了。
  不错,俺的书房在十里店圈子里数得上,独占二十几个平方,两壁顶天立地的订制实木书架,基本没有空隙的书刊摆放。可是这一切,在当今这世道,似乎已经成为老土无豪的象征。而由它招来口水的,极大可能恰恰就是:居然还要书房,居然还要如此书房,居然还在如此房中枯坐十七八个星期,居然枯坐十七八个星期等待的,只是一个注定被遗忘的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年旧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