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学院川大学科川医科大 |
分类: 个性随笔 |
顺便说一句,上述官员,非一般官员,乃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具体说,是管大学的官员。
现如今,川大与川医大没撕了,或许是它们的主管出面强力维稳,或许是川大无奈承认木已成舟。也倒是,一所大学,无论它有多牛,要想在结论出来后,扳翻两级政府的决定,半点可能性都没有。仅存的希望,是在事前甚至事中,尤其是两级政府审查和评估期间,川大就拿出强有力的理由,让两级政府深感批了比不批损失更大。可惜,川大显然错过了自己作用的发挥期。
有意思的倒是,教育部新近又公示18所学院改大学。教育部公示告知,在公示期内,对申请升格大学的学院,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行为,或申请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等问题,可书面提出反映。只是若个人反映,得署真实姓名,若单位反映,得加盖公章等等。从此公示内容可知,真正最受关注,也最遭诟病的学院为何必须升格大学,学院升格大学的主要理由,不升大学是否就低人一等之类,不论个人还是单位反映,都不在受理范围。这似乎就向社会坦言,教育部认为,学院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该升为大学;学院发展到一定时候,不升格成大学就会限制它进一步发展。以及,那个若隐若显的定见,学院比大学低一等。
当然,也可能,教育部事实上招认,学院为何升大学,是中国高校的潮流和趋势。潮流和趋势无须解释,也无法解释。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公示,心头有点扒凉。凉就凉在时至今日,中国大学的主管部门,依然觉得高等教育的发展,重要证据之一,就是多少学院变成了大学,或学院就是要比大学低一等。而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这显然是偏颇得无以复加的歪断。就不说尽人皆知的麻省理工了,也不说名满天下的伦敦政经了,甚至不说牛人辈出的巴黎高师了,这些世界一流的高校,至今要么还是“学院”,要么依然“学校”,无论怎样发展,就是大名不改。显然不能说它们不思进取,只能说它们多半觉得,学院与大学,只是名字的不同,没有实力的差异,更无档次的优劣。或许,还有改个大学得花多少钱,凭空增添多少麻烦?以及原名已成品牌,又何必推翻重造?从中显出的沉着、淡定以及懒政,或许,造就了它们办学心思的始终专一。
曾听说,“大学”一般是综合,“学院”通常是单科。若此说法成立,那么今天许多已经和将升格为大学的学院,就不合格,甚至永远都不合格。因为当初它们之所以叫学院,就是因为学科单一;它们之所以尚有名气,也因那单一学科。若医,若地,若矿、若师,若药,若外语,若音乐,若财政,若政法,若航空等,曾有过的太多学院,如今都原地升大学,或与人组大学了。其实,人们现今提起它们,仍然只记得它们那消失已久的学院名,因为它们在过往的几十年里,已经或正是靠那单一的学科,积攒下了响亮的“江湖”名气。可如今,响亮的名字丢掉了,新名字又在相当长时间里很难被认同,其实活得也够苦逼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今大名不改的中央音乐学院,在全国音乐学院,乃至世界音乐学院中,地位就稳扎稳打,乃至无法撼动。尽管,在总体以量(地盘量,设备量,名师量,论文量,科研量等)取胜的大学排行榜上,它往往排名靠后。可那又有什么影响呢?说不定,哪天它的院长脑袋发昏,想把“院长”变“校长”、把“音乐”扩大至“艺术”,可能马上就海内外校友逼问:俺那母校,是否音乐不再是主打了?这不是瞎猜,某地某有点岁月的音乐学院,一直在做升格为艺术大学的梦,它们所碰到的障碍之一,恰是来自校友与专家的质疑:你们的强项就在音乐,其它艺术哪点强?它们的领导回答,我们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止是音乐,还有舞蹈、绘画、播音……却遭专家打断,那说明,你们的办学方向出了问题。
也是在上述意义上,那些分明是单科的医、地、矿、师、药、外语、音乐、财经、政法、航空等学院,单科不改,却将学院直接改大学,若非图的好听、上档和升格,真正的实质意义又在哪里?
当然,如果有人认为,综合可以叫大学,单科也可以叫大学,只要内部学科达到一定量,学生规模达到一定数,“学院”那张皮就再也装不下规模那堆肉,那也就无话可说。只不过,这也是拿大学与学院,简单做了量的大小论,同时,也在实质上坚持了大学就是比学院高一等的偏见。
二十来年的学院升格大学,在使得神州处处见大学的同时,也冒出些校名粘合而非综合得怪怪的大学,如某某财政政法大学,某某外语外贸大学,某某中医中药大学,某某航空航天大学,某某农林科技大学等。如此两个甚至以上学科直接粘成的大学,世界上绝对少见。而在中国,想必它们原本是两家学院,单独一个都无法升格大学,而升格大学,又是它们的共同追求,于是不顾学科差异,抛弃各自理念,相互妥协,抱团取暖,以至终于弄出个学科色彩怪异、政治色彩浓郁的大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