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
(2015-06-28 19:07:47)
标签:
参赛者老师园主学生教育教学 |
分类: 个性随笔 |
多数参赛者的课,做到了讲清楚,说明白。千万不要以为这标准很低。随便拉个人来验证,让他独自说20分钟主题,要求中心不偏,思路不乱,舌头不搅,十之八九不得行。必须是受训过的人,教师,牧师,律师。三师之外,是话剧演员。电影演员都不得行。他们说话不求连贯,有的是人将他们的片断串联起来。
讲清楚,说明白,大致就能将听话的学生招呼住。可对不听话的学生没用。不听话的学生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听招呼,主要的不听招呼,正是老师要他们上课,以及上课时不许埋头、不许刷屏、不许干别的,他们通通当耳边风。
可惜如今,不听招呼的学生已非稀有。他们有的是不听招呼的理由,概括起来三条:不好听,不必听,不想听。不好听是他们听过好听的,只要同园有人讲课好听,听过者就难以屈就难听。当然,也可能他们还没有成熟,还不知道听课不是听相声。不必听是他们手上有度娘,有维基,手指轻轻一点,台上老师卖力甚至卖关子状的讲解,立马就被他们破了功。不想听是觉得老师所讲陈旧,听了不比不听好,甚至比不听还糟。
所以今日的老师,得在精钻深研专业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吸引力。换句话说就是,须得在台上声情并茂加手舞足蹈。除非自身颜值极高,学生视之为都教授。有老师说,自己在台上卖力甚至卖命。夸张了。但基本意思不错。引文做不到百十字内丝毫不差,语音做不到普通话等级水准,逻辑达不到将现场脑袋全俘虏,就休想让台下的学生抬望眼。文科尤其。
如此说来,昨日所听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如果考虑到19才俊还都是各院的选拔出来,就更加徒增一丝担忧。
月亮坝下耍弯刀,明砍了罢。
19人中,有三四人,整个20分钟,无一字一符的板书。黑板白空或空白,只剩占黑板半边的屏幕在放PPT。这些个参赛者,估计已经悄成PPT控。极而言之,停电就不会上课。也有两三位,倒是想起了规则要求,有板书。可写上去的那几字,不写可能不得分,写了恐怕就只有扣分了。大学老师,且是文科老师,字写得那么丑,就尽量藏着匿着为好。也有写得工整的,遗憾却与PPT标题重复,写了白写,还额外损失了几十秒时间。
虽说抽签决定,临场该讲哪个单元,但规定的所有单元,都是平常课程所讲内容,无论抽到哪单元,都不成其为讲得好与讲不好的理由。当然,单元与单元间有好讲与难讲之分,但既然都是本课程的无法绕过,也就决定了好讲的要讲好,难讲的也要讲好。这颇似传说中的川菜厨师,粗菜细作、细菜精作,不能仅靠加工珍贵食材来显功力。不幸看到真有两三位参赛者,可能真就抽到难讲的单元,从他们昨日的表现可以想像,平时讲到这段内容的时候,听话的学生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必须在纪律与心愿之间找平衡。
PPT进入课堂,少说也一二十年光阴,但还是少见PPT做得扯眼球的。PPT不扯眼球,要这个劳什子做甚?当然可以辩称用来辅助教学。但如果,辅的还没主的吸睛,辅的也就沦为鸡肋。感觉不少参赛者缺乏文字大小、图片美丑、颜色深浅的基本审美能力。自己不知道的难看,正大光明地放到学生面前,还让学生非得做认真观看状,这不是师道尊严,是师道霸权。不禁想起类似工艺美术,汉字书法,以及绘画基础等,绝对是当今老师的素质构成。而台上老师一旦确知台下学生大多PPT做得比自己好,很可能即刻就会自尊与自信双失。
还有外语。如今青教,多高学历,外语一路学来,怕也有十多年光景。可惜是一旦需要,仍难见流利运用。一PPT中有音视频的参赛者,遇系统不兼容,图像未出声音出,明明出的声音是普京的,且讲的是啥井民也大致能听出来,该老师却解释,这是一个工人在接受媒体采访,表达对普京的支持。语义哲学告知,任何话语不论内容如何,都首先是一串独特的音响。如果两串音响一致,那就是同一话语。井民俄语一般一般,十里店第三,但普京的声音不会听错。不知台下学生有无可能得知,方才老师所放与所说,其实是在张冠李戴。
照预先告知的规则,参赛者还得备有教学设计。听课之余匆匆翻阅,惊见大多设计不规范。因为从中看不出届时设计者会怎样讲,以及如果设计者真那样讲,恐又注定不可能讲精彩。因为这是比赛,是教师秀或教学秀,精彩是必须的。
同样是照预先的规则,老师下台后,须立即到旁边教室趁热打铁,写一篇教学反思。果真有老师用心上心加记性好,刚刚过去的20分钟,哪些地方还算满意,哪些地方已成遗憾,哪些地方是下次的改进处,等等,反过来思考,倒回去思考,思考过后再思考,符合反思或后思或再思的哲学思维特征。此类老师必定下回有长进,哪怕他此回可能斩获不大。但也有老师,反思写成感想,嗟叹“多次出征参赛,一再铩羽而归”。颇有时运不济之憾,却无主观原因的梳理。此君即使此次暂得好名次,也是运气而非必然。
曾经的垂直领导偶有抱怨,本园选手多次冲击更高奖项,就是不能取得令园主满意也令选手自己欣慰的成绩。假定成绩不佳是结果,那么它必定是多因一果。老师本人可能重视不够。因为参赛结局对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费力不讨好。相关政策配套不够。因为讲好一门课对学生意义极大,但对学校意义未必。对学校意义更大者,是发C刊,是申请项目。讲课因重要而被学生最关注,同时又因影响分子小,事实上不被真正重视。
或许园主没耐心通读拙文,逮着方才这句“不重视”就喊冤。其实,那根本是大气候使然,怪不得园主。江湖排名的重要性,庙堂地位的权重性,双双决定尽管“重教”的呼声再高,园主真正的最爱,还是因为不得已在讲坛外。如今每年出重金奖励教学比赛奖得主,本质上走的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路子。只可惜,没有平时大量、长久、雄厚的教学人力资源积累,赏金再重,也未必出得了勇夫。
再过不久,园子就会被省里要求,提交参赛者名单和视频。届时的选手还只得从此次优胜者中产生。就只有将入选者拿来打磨、加工和包装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么。何况发型、着装、化装、声调、灯光、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会让视频比现场更出彩,反之可能更逊色。中间还有出奇制胜的可能,还值得奋力一拼。不过,更大面积的青年教师,其教学水平的切实提高,确实得仰赖政策和措施的长期引导与鼓励。
不解释,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