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换校长了,虽说是前校长先期向学生透露“不再担任”,新老校长的交接仪式,还是引起一些人关注。尤其是关注中国大学领导体制的人。
刚刚卸任的前校长方滨兴,有个以“卸任校长”身份的演讲,北邮将它贴上了官网,方自己将它刊博客,可见他人及自我,双双感觉良好。
在这篇不太长的演讲中,方前校长不包括在引子里谢领导,确实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甚至两个字:“感谢”。谢了书记,谢副校长;谢了副校长,谢中层干部;谢了中层干部,谢职工;谢了职工,谢教师;谢了教师,谢学生……执政六年,所有能想起的人,都挨个谢过,足见方前校长有情有义,值得赞扬。
不过,这篇演讲中的几个比喻,很是新鲜,也很是怪诞,猜测方前校长写时没认真推敲。
比如他把大学比作“赛车”,书记和校长比作“领航员”和“驾驶员”。原话照录:“高校如同赛车,党委书记是领航员,校长是驾驶员。领航员负责指示方向,规划路线;驾驶员负责运用技巧来躲避行进中的障碍,根据情况加减速度。”
驾驶员真的只负责开车么?非也。根据《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中国大学领导体制,所谓“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绝对不是“党委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不是“党委书记领航的校长驾驶制”。这里的“党委”,是一个领导集体。如果校长是中共党员,通常还会是党委副书记或常委,所有事关学校建设发展的大事,尤其是人、财、物等重大事项,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充分协商,科学决策,最终交由校长具体执行的。其间,书记与校长,及至整个领导班子成员,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校长固然有执行党委决定的义务,但绝不是执行党委书记的命令。党委书记固然有最终统一意见并做出决定的权力,但绝不是单独或个人说了算。换言之,党委书记是班子的班长,不是班子的家长。
有意思的是,方前校长在后面的演讲里,又表扬该校书记“作为赶车人,亚杰书记在赶车的同时能够下车直接参与拉车……”且不说此喻有“人与马干同样活”的蹩脚意含,甚至还分明有批评书记“越位”的客观指向。这只是井民对方前校长语句的逻辑解读,与他和书记的实际配合情况无关。若方前校长觉得井民解读得令自己委屈,那也是你自己那个蹩脚的比喻惹出的祸。
接着,方前校长又把大学从“赛车”比作“马车”,并把书记和校长分别比作“驾驭者”和“马”。依然是原话照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把高校看作一驾马车,书记就是驾驭者,校长就是辕马。校长与书记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于驾驭者怎样去赶车,辕马怎样去拉车。”
这就有点滑稽了。书记是人,是“驾驭者”,校长是动物,是“辕马”,大学书记与校长,有如此严重的地位失衡么?方前校长执政六年,真的是只有做惟命是从的“马”的感觉么?他在演讲中唯一点名感谢的书记王亚杰,真的是个吆喝与扬鞭的“驾驭者”么?若是,则北邮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就严重背离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本旨。若不是,则方前校长恐怕就涉嫌明扬暗抑“亚杰书记”。
再接下来,方前校长突然又把自己比作“思想者”,然后把其下的管理层比作“车轮”。还是原话照录:“作为赛车的驾驶员,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者,而执行者就如同发动机和车轮。如果说校长的副手们是发动机,那中层干部就应该算是车轮。”
“驾驶员”怎么又成了“思想者”?方前校长不是刚刚才说过,“驾驶员”得听命于“领航员”么?看来,方前校长本质上还是不甘心只做“负责运用技巧来躲避行进中的障碍,根据情况加减速度”的驾驶员,还是时不时想当一把领航员。
这倒不必细究。关键是,校长的副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副校长和校长助理们,咋又重要到“发动机”的地步了?方前校长既说“车”咱们也就说车,众所周知,不管是赛车也好,还是普通车也罢,发动机均是其最重要的部件,有所谓“心脏”一说,咋真正是听命于书记、校长或领导班子的副手们,突然又被那般重要到核心器官程度了?
还不得不提及方前校长是怎样感谢北邮教师的:“在学校,干部、职工都是在搭舞台、制布景、配灯光照明,最终还是需要你们在舞台中央表演。”这是把教师们比作演员。想学生们在台下听,相当于观众在台下看,教师“演员说”也大致能成立。
可是方前校长似乎对此并不满意或满足,接着又把教师比作“运动员”:“如果远动员不争气,就算全世界最优秀的教练员也会无济于事。”在此喻中,至少是他本人,也许还有“亚杰书记”,当然就是教练员了。可是,该校有那么多名教授,其中包括十来位院士,难不成也是你们书记校长调教或指导的“运动员”?你们是他们的“教练员”?话说太大了吧!
把自己学校的教授也视为自己的学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通常也是以师生相称的——如此居高临下心态与语态,恐怕只有官本位色彩浓厚的中国大学,才可能如此日积月累地长成并言不由衷地露头。
至于说到自己,方前校长还有“我特别要感谢的是你们对我大刀阔斧改革的容忍态度”,表面上是夸北邮的广大教职工,实质上是暗行自我表扬。当今自称的改革者,尤其是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者,有几人会说自己是“大刀阔斧”?这话显然让给该校广大教职工去说才合适。
据说,列宁曾经说过,“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从方前校长的上述比喻看,不仅坐实了列宁见解的真理性,还进一步证明,太过蹩脚的比喻,可是会严重扭曲本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