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行记(续)

(2013-08-22 23:43:03)
标签:

西藏

驴友

背包客

信仰

旅游

分类: 搜奇游记

    好点了,没那么晕了。仍然说不出鸡和蛋哪个在先,也大致算得出三加二减五等于几了。听说是醉氧,笑了。与三天前的缺氧是冤家,二者不是冤家不聚头,一聚头,就把井民整惨了。

    昨天的总结汇报,好像是说到八了,那么今天就从九说起。

    九是身份证是随身必带物品。在内地待久了,身份证是不常揣身上的。除非买飞机票火车票住店神马的。可在西藏,除上述内地要身份证的场合它要外,内地不要身份证的场合它也要。简单例举一二。买布达拉宫门票要身份证,且是提前预约,在预约单上郑重打上身份证资料,届时凭预约证购买规定时间参观的门票。进门时,还得证、票、人三者相符,才可能被放进门去。内地没这么牛的景点吧?再有就是过路得查验身份证。出拉萨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走,经常有警察或武警命令停车,随即一张年轻而严肃的黑脸,从摇下的车窗警惕地探进车内,迅速扫视内中男女,随即发问:“从哪儿来?”在得到乘客回答后,有时会再查验身份证,有时会省去这道程序,径直追问:“四川的?是某某州来的么?”警察和武警当然不会用如此模糊语言,此处说的“某某州”,人家问的是两个州,都是四川的。看官懂得起,不说透,含蓄点比较美哈。随行表妹夫叹,“出国容易进藏难!”并再次提醒,“出门千万千万要把身份证带上哈”。此事初遇多少有点理解不了,再一想就完全理解了。西藏是神马地方?祖国边陲,西部要塞。啥东西让警察和武警非得费那心思?忘我之心不死或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不说了,看官也是懂得起的。

    十是在拉萨好像在四川。在拉萨,除了俺听不懂的藏语,就是俺最熟悉的乡音。此处说的乡音,说的是四川话。如果重庆哥不介意,大致也把你们的话算进去,那么原四川或大四川,简直就遍拉萨了。井民有天买香香货,好像是开心果神马的,一句椒盐普通话过去,“好多钱一斤哦?”老板一句椒盐普通话回过来,“五十盐(元)”,双方的马脚同时露出来,结果就是即刻恢复乡音了。“你是自贡人哇?”井民问,还特地在“自”字上卷了舌。“不是得。是内江来的。”老板回答,特地强调了内江话与自贡话的区别,似在嘲笑井民耳朵的不专业。井民见状,趁机提出“相因(便宜)点”的要求,并为此大打感情牌,“都是老乡,优惠点嘛!”哪晓得老板立马还句,“这都要优惠?优惠不完。在这儿,哪个不是老乡?”其实老板说得也不全对,他无非是不想优惠井民罢了。因为在拉萨,开出租的,多为河南人,开拉面馆的,多为甘肃人,卖肉夹馍的,多为陕西人。当然,论起经营正餐,绝对的领军人群是四川人,以及从饮食文化上还得算四川的重庆人。重庆哥不要气哈,迄今为止,“渝菜”要想脱离“川菜”自成菜系,恐怕还为时尚早哈。井民亲身验证过,拉萨的几家川菜馆子都开得很大,生意都暴好。比如居地附近天海路上的“胡川菜”,晚上去吃得排队,及时预订第二天的饭局,居然回答是“中午比晚上还挤。”据说,西藏人很喜欢川菜。就想不通,他们那儿那么干燥,咋还能与重口味的川菜套上近乎?

    十一是宗教的力量之强大。说起宗教,内地也有,似不稀奇。不过,若论信仰的虔诚,仪式的肃穆,以及寺庙的堂皇,内地那些同类,就显得草率与简陋了。比方同信佛教的内地与西藏,信众整个趴直平铺在地上拜佛,内地是绝少见到的,在西藏却是比比皆是。至于说到寺庙里的陈设,包括菩萨的塑造,气氛的营造,信众的神色等,内地寺庙则完全不能跟西藏相提并论。井民去大昭寺那天,听说是寺内某菩萨过生,寺外排长队进去拜谒和朝贺的人,排了整整一条街,且是大半天队伍不散,后人贴前人,无人夹塞儿,木有心急火燎,均不求升官发财。这在内地寺庙前断,无可能见到。还有,西藏寺庙里随处可见面值不等的人民币,偶尔也见港币、坡币、日元、美元等,是不会塞进只能投进去绝对拿不出来的“功德箱”的,而是随意搁置与安放。亲见有人自由拿取零钞,以为是个井民类觉悟低的角色终于逮住个顺手牵羊的机会,细看才知,人家是在自己兑换票子。大概是他想捐一元,身上只有十元一张的,于是一手塞进十元,一手抽取九元,无人监督,革命靠自觉。更有天远地远前来拉萨朝圣的人,有的竟然得走上几年,途中那些人未到身先亡者,同行会将他的头发割上一小撮,带到拉萨大昭寺,以了他们的未了之愿。从科学的角度看,头发含有DNA,那可是一条生命特征的唯一,可见带头发而不是带其它,是很科学的哈。而相当多藏族同胞有钱了,除了变换成饰物穿挂在身上、镶嵌在牙齿上,就是献给寺庙,实际是献给自己心中的寄托。有在布达拉宫有幅壁画,上面五世达赖与清朝顺治皇帝居然平起平坐,就晓得至少自那时起到现在,谁管着这方土地上的人的肚子,谁管着这方土地上的人的精神了。

    十二是布达拉宫黄金最不值钱。最先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觉得太夸张,待进了布达拉宫,才知此说不一点儿也不假。那些佛塔,哪个不是用数百甚至数千公斤黄金塑身?宫内宫外,屋顶屋下,加起来,总共有多少公斤黄金?没算过,肯定数字吓死人。但这么多黄金,仍然比不上佛像佛塔上成千上万颗宝玉石,以及那颗大象脑髓里生成的珠子。那些宝贝哪一颗取下来,都得拿若干公斤黄金来换,甚至是金不换。至于布达拉宫整个建筑的气势、内涵、独特性等,本身即构成无可估量的价值。如今为保护这座稀世之宝,每天只允许两千人参观或拜谒,便是区区这点人放进去,也只许其使用一小时的时间。想想每每在里面上楼梯下楼梯,左拐进去右拐出来,会有多少脚步停留在那些宝物前?不会有多少的。顺便给打主意前往的盆友,尤其是爱美女士们提个醒,夏天到布达拉宫,进门前先把吊带背心、露肩背心、裙子之类时髦服饰换掉,换成遮盖齐备的老式服装。因为把门人接令会严肃告知,“佛教圣地,着装须庄重。”木有商量的余地,哪怕你预约的参观时间已到。当然,宫外也随即出现临时购衣或租衣市场,见你面带难色不知所措,会有人及时上前替你解燃眉之急的。这些生意人守信重诺,你尽管穿他的衣服进去就是,佛门面前,不会讹你滴。同类情形,大昭寺也有,招数也管用。

    十三是背包客驴友之多。甩腿进西藏的,肯定有,但肯定不是最多。因为无论从318国道,还是109国道,即川藏线和青藏线,两三千公里四五千米海拔,相当多无人区高寒地,肉体都要想一一战而胜之,可能性是不大的。前面提及那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多数都是只有头发被带到大昭寺,肉身却永远留在遥远的半道上。据告知者肯定的语气,现今那些完全用腿走西藏的背包客,十之九九都是要半途搭车的。还据说,公路上见得最多的骑行者,也是十之八九要半道搭车的。井民在318国道和109国道上,都看见过面包车或小微车,顶上竖几辆自行车,就晓得里面坐的多半是早已筋疲力尽但又绝对不肯放弃的骑行者。据说久而久之,在川藏和青藏线上,已经有同胞专门做这档生意,他们的联系方式与相关价码,可是广泛流传在两道艰难险阻中,尤其是在其中最高最急最悬最险处,搭多长一截要多少人民币,明码实价,外人不知,不影响回去后“一路骑行到拉萨”的炫耀。当然,仍有那么十之一二的硬汉或强女,硬是一圈圈蹬到拉萨,就像总有那么三几个人,真的是完全用自己的双腿从成都或西宁走到拉萨,这些人在当地人心目中,跟历史上那些朝圣者一样,被奉为川藏和青藏线上的英雄。不过,不管人家半道上是否利用或充分利用了现代交通工具,但在拉萨,在日喀则,在林芝,在山南,在那曲,在昌都,在中印中尼边境,那些驮着大包小包的骑行者,还是融入西藏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醉人的人文景观中。且这等景观,内地任何城市乡村都无法与西藏比肩明显与突出。

    ……不行了,脑袋又晕了。看来氧醉还木有醒,就像酒醉还木有醒,不能再码了,再码就是乱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藏行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