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民博客
井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52
  • 关注人气:13,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师不妨反躬自省

(2013-04-27 00:03:00)
标签:

学风

教风

高校扩招

逃课

杂谈

分类: 个性随笔

    园子开双代会,一个问题在讨论中浮现:学生谈恋爱太过分,该哪个管?问:哪点过分?答曰:不避人。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可问题恰恰就出在为师身上:该理解而不理解。现如今,在校大学生结婚都可,谈恋爱又为啥不可?井民不久前就亲手签署批条,许一身孕七月的女生回家生娃,明年回归。

    许结婚不许谈恋爱,许结婚光明正大,不许恋爱正大光明,逻辑不通,于法无据么。

    至于为师习惯或喜欢的暗谈,那也得看条件是否允许。当年本园三四千人,园子面积差不多如今同大,大路上行人很少,小路上很少行人,加之灌木丛生,大树庇荫,偶尔走在大小路上的为师者,除非特意去瞅,自然是很少发现那些花前月下的青春野火。

    然如今的园子,面积没比当年大多少,人口却比当年膨胀了十倍,条条道路都拥挤,小路上的灌木丛,大树下的背静处,人满为患。散步或休闲的黄金时分,阴暗处更成稀缺的资源。谈恋爱的被晾到光天化日下,说不定还是人家的不情不愿呢。

    说白了,要怪,得怪扩招过猛,怪地盘扩张不足。以及,有关方面同意在校学子结婚——可不同意更麻烦,因为那会违反婚姻法。

    这个问题暂时过去,另一个问题又浮现:现在的学生逃课多,作弊多,认真学习的不多。稍为一上升,就是所谓学风不正。由于现场尽师无生,自然形成事实上对某些学生的围剿,以及由此带来的为师者自己忧心忡忡。

    可是,就在本周一,某专家来宣讲十八大,高等教育改革主题,在提到一些学生的学风,甚至诚信问题时,专家严肃指出,这与如下为师者的行为直接有关:到处搜集车票,叫学生替自己报科研费;让学生签名领取劳务酬金,却小部发给学生大部留给自己。这要得了多少次?专家问。无人回答,专家自己答:无须几次,只要学生看懂老师这是在干嘛,他的诚信支柱立即就倒了。

    坦率地说,井民也觉得现今的学生不如当年,好学者少,逃学者不少,学习上对付应付者最多。但这是他们的主观愿望么?未必。向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向前与就业不直接挂钩,而被此前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严重透支的学习热情,在确实是60分可以万岁、只要不想考研就真的是多一分浪费的荒悖现实中,精神骤然放松,玩性自发苏醒,与园子内外确实好玩的环境,也就犹如瞌睡的脑袋遇到递过来的枕头了。

    反过来自省为师者,全身心投入学术,此外一切不管不顾,如挣多少钱,爬多高位,得多大名等等,都统统抛在脑后者,又有几多?说大扩招令大学生兑水贬值的师者,可能想也不曾想到,其实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跌价甚至发泡。

    也是本园在校生三四千人的时候,整座园子教授也就十几个,现如今竟然二百个以上,比学生的膨胀还要猛。难道只是学生兑水老师没兑水?学生贬值老师没贬值?譬如都说现在的学生,四级外语咋都还考不过,言下之意是那玩意儿那么简单,哼!就忘了,其实这二百多教授里,真正懂或会外语,哪怕只一门,排除哑巴外语,排除外语老师,又数得出几个?那么,为师者又拿什么去教育学子,外语很重要,学不好很不该?莫非是勇敢地拿自己当了反面教材?

    有为师者认真琢磨过,怎样增加学生的课堂抬头率。想来此琢磨委实悲哀。当年,可有如此搞怪的用心么?可有如此匪夷所思的纠结么?没有的。想当年,学生们争相坐前排,生怕后面看不明听不清记不住。而现在,生怕坐前排被老师看见,看见自己在偷偷吃早餐,偷偷发短信,偷偷Q人或被人Q,以及偷偷看外语。上述偷偷,都是不能抬起头来的。

    于是见该师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说成十月革命一声轰隆,把长得精瘦的自己自嘲为野战排战士,把PPT做得跟京剧脸谱那么花哨,可怜的是每当他如此自贬自践和自残,台下的学子也只是面无表情地抬起头,嘴角纯粹是生理反映似地咧一咧权当还礼,就迅速再次埋下头。而可怜的老师的那可怜的创新,还得在下个轮次的听众面前才能故伎重演。

    由此看出,现如今,不靠点名,不靠突然抽问,不靠威逼利诱,想要满堂学子全部抬起头,望着台上,双目跟着老师转,面肌随着老师变,那是上世纪的传说,曾经的梦幻。

    不要以为大师就有这本事。未见得。亲眼见过一大师,弄文化的,也不过是十几分钟后,就面临台下纷纷埋头做其他。又过了十几分钟,就发现有人借故一去不再回来。一个能全程把学生俘虏干净的大师,现如今还真不好找。当然,偶像级影视歌星除外。

    也不要单怪学生。井民参与或组织大师讲座,除头痛学生不给力,就是焦心老师不来气。有大师来,依然热情昂扬的老师,听众中也是不多的。现场绝对不发短信,绝对不接电话,绝对不提前走人,绝对不叽叽咕咕者,也是不多的。有时台上的大师被晾晒,老师的功劳比学生还大,而给主办者带来的尴尬,更是远超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有时,确实没有准备充分,却又不得不登台,心里就难免想:此时在下要是领导,台下要是下属,那该多好!可惜,此时台上台下没那种关系,台上有原因讲不好,台下有理由不抬头——他花了钱的,他抱了很大希望的,他逃了固然是不对,可他来了不给面子,难道也错了么?此时,不抬头或抬头率低,恐怕就是礼貌或消极的回应了。

    说来说去,现今的园子,学风不好,与教风不好直接相关。总不好意思倒过来说,教风不好,与学风不好直接有关罢。事实上,如果非得认定今日国中大学,大学精神沉沦得厉害,那也至少得承认,是师生一起沉沦,甚至是老师拽着学生沉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