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失望令人羞的慧园

(2013-05-01 10:21:46)
标签:

巴金

慧园

麻将

文化保护

杂谈

分类: 个性随笔

    趁五一小长假,想沾点文气,减点痞气,去了慧园。

    只可惜,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乘兴是早就晓得,巴金虽出生在成都市正通顺街,但自打他19岁离开,1987年最后一次回来,发现老房子已被占,只有双眼井还在。听说当时市政府也建议,原地重建巴金故居,但被巴金严辞拒绝。

    再后来,就有百花潭公园里的那座小园林,按照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对高家园亭的描写修建,以《家》中的主人公觉慧的名字起名。这个来自故乡的好意,巴金领情了,且捐出大量珍藏。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慧园”。

    去前专门查询过,欣见早8年前,“成都市文化局透露,该局将有计划地整合有关巴金文化资源,建设一个巴金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纪念这个出自成都的世界文化名人。”(新华网成都2005年10月23日专电)再见一年前,“成都市将以百花潭公园内‘慧园’为主体,整体打造巴金文化品牌综合载体,建设巴金文化博物馆。”(2012年5月28日《看中国网》)心想,“整合”虽然实在太慢了些,但早在1988年就已建成的“慧园”,能够担当“巴金文化品牌”的主体,想必已经基本建成当代文学圣殿,至少是之一。

    万万想不到的是,进入慧园大门,满眼全是麻将桌,充皆闻搓麻声。墙壁上的巴金照,材质低廉,制作草率,在那满园的麻客眼里,完全就是几面敷墙纸。进入正厅倒是只有巴金,没有麻将,但除个别陈列品外,文字与照片都十分粗疏,有点像过期未拆的展台。

    最令井民吃惊的,是介绍这个当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文学大腕的文字,居然出现十分扎眼的低级错误,如称巴金“笔耗不辍”!实在忍不住,就拿起手机想留下证据,但在将按快门之际,一个刺耳的女声从背后传来:“不许拍照!你没看见嗦?”随话音,不知从何处进来一个中年妇女,顺手将展台上的一个牌子往井民眼前一推,算是严重警告。

    牌子果然是“禁止拍照”。可是,井民此刻对这块牌子的理解,就不再是它本意的保护文物,或保护产权,而是保护错误。井民在此披露他们把“笔耕不”错成“笔耗不”,错得离谱又荒唐,一旦他们知道,马上改了,井民岂不是涉嫌栽赃么?

    当然,如果他们真要能那样,也算井民立下一小功。

    不拍就不拍。于是耐心再看。结果又发现,至少有个“决”字,是“绝”字之错。那个行文处,是没有主观情状的,只能用“绝”,不能用“决”。中学生都晓得。再有,一幅照片称巴金与“南朝鲜”某某合影,虽然照片拍在韩国与我正式建交前,但时至今日用该照片,也该将人家那国号改过来,否则是很失外交礼仪的。

    再有掏手机的冲动。四下瞄了几眼,这才发现,方才那个中年妇女,原是躺在院坝中央的一把椅子上,远距离监控偶尔的参观者的。此时她不拿正眼地瞧着堂内唯一的参观者井民,但从她先前的尖声与利索,可知她此刻一直是高度的警惕。显然她的使命不足以让井民冒着被呵斥的危险,前去向她进言那些字该怎么写才对。

    败兴了,不想再看了。

    走出慧园的大门又想,那般低级的错误,莫非现在才被发现么?这等为人师的便宜,咋可能是井民能捡到的?

    忙不迭上网搜索。果然,很快就查到,早在1999年,就有人发现,慧园中的错误多达三种、五十多处。这是该年9月21日《扬子晚报》所载:《四川成都巴金故居无人管理错字连篇》“日前,一位巴金研究专家来到四川成都百花潭公园巴金故居——慧园,发现百余幅图片及文字说明中居然有五十多处错误。错误有三种,第一种错误最不可原谅。巴金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幸免被‘改名换姓’,如大哥‘李尧极’成了‘李尧枚’,鲁迅成了‘鲁讯’,郑振铎成了‘郑振锋’。第二种错误更是离谱,对照作品的影印本所写的书名居然也走了样; 巴金的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成了《倾吐不尽的盛情》。第三种错误让观者不知所云,图片上巴金明明手捧‘但丁国际奖’,图片说明却是‘1982年国际但丁奖将授予巴金’。知情者透露:慧园根本无人管理,前年,居然还在那里办过宠物展览!”

    居然兴奋得赶紧转身回去查证,看那比井民早了整整十四年的发现,如今还在么。可惜的是,再回去,园内展厅已关,唯麻将仍然。原来,时值下午五点过,估计那台人工影视器,也下班回家了。

    虽然再次扫兴,但转念又想,毕竟事隔整整十四年,何况还是经媒体正式暴光,没有理由推测人家至今未改。

    相信,人家是改了的,至少被指出处是改了的。但,刚才井民亲眼所见那两三处呢?它们在十四年前被指认的错误中么?若在,则说明至少没改彻底。若不在,说明当初那人眼虽尖,也还仅仅是个“不完全统计”。

    不幸的是,网络是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典型,随上文的被搜出,另一篇关于慧园的负面消息也跟了上来。这是2012年9月5日作家肖复兴的短文《巴金不如铂金?》,内中竟有如下刺眼的文字:“……眼前的慧园像是不再是觉慧的家,而是颓败得很,不得已而出租他用一般,满眼都是茶客,厅堂、院子里,连走廊里都摆满了桌椅,茶香缭绕,人生鼎沸。前院还专门设有家宴,广告牌上标明两种规格:268元一桌含10杯茶,1888元一桌含10杯茶。四周的巴金的一切老照片老书籍老物件,都在陪伴大家喝茶,任流年碎影和眼前的茶香花影交织,真的有些不知今夕何年之感。……忍不住想起坊间流行的民谚:巴金不如铂金,冰心不如点心。”

    这回真的是有点想替这座城市找地缝了。一而再,再而三,若是“整合”前的痛苦,这痛苦也未免太长了些。若是“打造”前的暂时,这暂时也实在太久了些。不禁回望渐远的慧园大门,见那幅由著名作家马识途题写的楹联,此时分外扎眼:“巴山蜀水地灵人杰称觉慧,金相玉质天宝物华造雅园”,主观推想,造的人或许尽了心,管的人却肯定未尽责。

    莫非,再有巴粉来谒,仍然只能带去双眼井么?大约二十前,井民的俄罗斯朋友列兹尼柯夫(其父与巴金有过交往,父子对巴金都十分崇敬),执意要井民带他去巴金故居。井民一再对他解释,巴金故里没了,他不理解,主要是不相信,地处中国西南的成都,好不容易出这么个世界级文化名人,怎么可能故居没了?

    当天的结果是,骑自行车前往正通顺街的井列二人,只看到歌舞团和那个双眼井。看得出来,客人眼里的失望与主人脸上的尴尬,相映成没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