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担心万一

(2012-05-19 10:04:18)
标签:

天气预报

成都

可吸入颗粒物

焚烧

环保部

杂谈

分类: 另类科普

    昨日凌晨,因赶早赴外地公出,睡不死,尿急。眼睛干涩,半醒半睡中揉。揉揉的,才发觉,鼻子跟眼睛样。终于,彻底醒在了黎明前。

    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烟味。晓得了,那是农民伯伯在烧秸杆。政府是禁止他们这样做的。前天本地报纸还洋洋得意,天上六颗卫星在盯,只要地上有人胆敢违反禁令,有关方面就马上采取行动。就笑,杀鸡用牛刀,未必杀得利落。再说,夜半和凌晨,卫星不睡政府睡,农民伯伯懂得起的哈。

    晓得此天气不能晨练。否则就是找病缠身。就站在窗前,眼睁睁看着天色放亮。这才发现,视线范围,没有清晰可见物。薄薄的一层雾状物,不在下雾的季节,没有雾特有的气息,像极了传说中鬼怪出没处的瘴气。叹焚烧秸杆这个老大难,即使是老大出面,也始终还是个难。前几年,闹得最凶的时候,还把天上的飞机逼到另处降落呢,何况逼人呆在家里。

    不得不出门。关了车门飞速朝东南开。四五十分钟后,逃离了那片薄雾,迎来了鼻眼清爽。视线范围,也总算山是山来水是水。

    晚上回来,见不堪烟雾袭扰者已投诉电视台,问今晨是咋搞起的。电视台引专家答,那是个别农民焚烧秸杆,以及本地气候特征所致。也倒是,成都四面环山,过千万人蚁居盆中,风少且小,无风的日子,有烟难散,有尘难落。再上网看,见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5月18日公布,井民的饭碗所在区,是全部21市区县的唯一“重污染”。不过,官方的公布,只是说导致重污染的元凶是“可吸入颗粒物”。

    由好奇所引,又看环保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网,惊见当日全成都空气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在全国120个城市中,也是污染最重的唯一。红鲜鲜的“成都”,在自动翻页的所有城市中,是那么地刺眼。不过,环保部的结论,成都的“首要污染物”,仍然是“可吸入颗粒物”。

    两个级别的权威机构,都给出成都18日空气污染最重的结论。而成都那个结论,又具体到井民的饭碗所在最重。井民由此合理推论:18日井民的饭碗所在,是全国空气质量的最差,或全国污染的最重。不经意就领了个全国恶气之先,再想到此地常自夸和被夸的“最宜居”,心里觉得很是有点怪异。

    有意思的是,两个层次的权威发布,都没说成都18日的焚烧秸杆。看来,昨日成都空气的坏领先,首要祸根是“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什么,由于没有权威公布,不便乱猜,但凭井民及许多人的眼睛鼻子感受,以及当晚电视台的披露,至少还有“焚烧秸杆”。以井民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似乎“可吸入颗粒物”,不会让鼻子那么强烈地感到呛,眼睛那么明显地觉得涩。何况有那些感觉时,井民连床都还没有起。

    成都正在加速追赶沿海先进,正在整固西部中心,正在加快北改步伐,地面处处打围,地下到处戳洞,“可吸入颗粒物”被大规模翻到阳光下暴晒,又迅速被爬行的汽车尾气扬到空中。只要成都大兴土木还在,汽车保有量还在增加,如此可吸入颗粒物就会源源不断。再者,本地农民伯伯每年总有秸杆要处理,在各种可能的处理方式中,确实焚烧比其他方式要划算,要省事,只要有这种需求在,任你政府咋晓之以理与吓之以罚,就都可能是想方设法一烧了之。

    从随后的四川台节目看,成都市本身,对秸杆禁烧,还是措施得力的。可见到“秸杆办”之类机构及相关人员,可听到“责任到人”与“责任到田”之类说辞,更可见郊区若干县市,为农民发放补贴,令农民加装旋割机,边收割,就边把秸杆给打碎还田了。但是,成都市是由更大范围的市区县包围,越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等地的农民烧秸杆,升起的烟雾不仅把绵阳机场的航班秩序给弄乱了,还把成都市辖区的禁止令烧给废了。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成都平原是个盆地,周围都是大山,夏天少风,偶尔有风也是小风,盆地内任何地方烧秸杆,都等于全盆地在烧,焚烧升起的烟雾,都会在盆地内久久不散。

    井民去年当民代,督察对象之一便是环保。确切得知,终结秸杆焚烧,真还不是想像中的容易。想像中往往是:将秸杆送去造纸或做复合板,送到电厂替代燃煤发电,发酵处理后喂牛羊,就地打摔还田肥土等。事实是如上办法都想过,也都试过,技术上也都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哪个这么做,哪个就亏本,直至再也做不下去。因为如此分散的秸杆首先得集中,而集中的物流费就非一般企业能承担。彻底终结焚烧秸杆的难题,唯一希望是政府给相关企业足够的补贴,让它们至少做此环保或民生事业不亏本。不过,政府似乎财力或心力暂时未济。尤其是要越出成都市,要那么大范围的农民不焚烧秸杆,得给那么巨量的秸杆找出路,那,可就是件必须多地联动、复杂无比的事情了。遗憾的是,成都又不可能搬离这个盆地。   

    换言之,以成都天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论,昨日那种空气污染领全国之先,必然会随时发生。单以成都自身的努力,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避免。虽然,上述“随时”发生了,也不必太过惊诧。因为污染与洁净,就像经济领先与落后,也是风水轮流转的。但井民却由此悟见得一隐忧:以成都天生的地理与气候论,在盆地中建化工、农药等企业,恐怕就属不顺天时与为害乡里。因为项目即使在别处环评可以,也不能代表在此处同样可以。周边市县一些农民伯伯偷偷烧几堆秸杆,尚就能把飞机挡得正常升降不成,能把人的眼睛熏得难以睁开,万一那些厂里的有害气体泄露……

    做环保,过日子,都不能不预防万一。古人教导,“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么。尽管万一可能是逾万也无一,但问题是,如果不幸真有那一了呢?像龙门山脉,学界都曾说它稳如泰山,结果四年前的5.12,还不是就万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