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假期补课,是时下整个社会体制、首先是教育体制的必然,不得不。你不补,人家补,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时,吃亏的就是你。应试教育的厉害,在此露出狰狞。
如果真要彻底取消补课,国家就必须下一道命令,取消所有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考试,包括取消所有的加分。因为天下人都看得分明,只要有考试,就会有补文化课,只要有加分,就会有补特长课。只是真要把所有考试都取消了,怎样公平、公正、合理地把各级学生选入上一级学校,就马上会变成一个更复杂的难题。所以国家绝对不会出台那道命令。所以补课就会野火烧不尽。
如果要彻底取消补课,国家还得消除天下所有中小学的差别,要让办学条件各异、水平参差的中小学,绝对平均地分配师资、设备和生源。否则,只要差异在,企图通过补课填平差异的动力就不会消解。而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那么宽,各类学校的历史和条件悬殊那么大,咋可能有齐一的办学水平?所以,补课也不就会完全禁绝。
如果要彻底取消补课,国家还得把天下所有大学弄成一样,即大家都是北大清华,且即使都是北大清华,还得所有专业一个水平。否则就会有对考生成绩的不同要求,而这些不同的要求,本质上就是补课的最深刻动力之一。然而这也是绝对做不到的。
如果要彻底取消补课,国家得把天下360行的待遇与地位完全拉平,否则职业的待遇不同、地位不同,也会导致对大学生出身的要求不同。现在是,不同大学毕业,当不同的官,干不同的活,拿不同的钱,鲜有错位。再说,这还只是就大学毕业生而言,而如今高校即使经历了整整十年的扩招,能够不论好坏,有大学可进的同龄人,也不到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对那四分之三强的同龄人而言,照样存在通过包括通过补课挤进四分之一的需求。
如果要彻底取消补课,国家得让天下所有适龄劳动力都能得其宜地就业。否则,只要存在就业的有无、就业的难易和职业的差异,就存在进不进大学、进什么样大学的竞争,逻辑地,也就存在进什么样的初中和高中、关键考试时比别人多考多少分的竞争。而存在这些竞争,就存在补课。补课是啥?补课不过就是企图比别人在考试时多考几分,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比别人多出点优势的一种基础性、前提性动作。因而才有各地不许明补就暗补,不许公补就私补,不许组织补就分散补,反正是一个补。
最悲哀的是,在目前就业、择业以及社会地位分层格局不变前提下,所谓素质教育,也早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个变种。那些用于加分的“素质”,除了个别权贵子女,谁个不是通过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补”来的?因为那些叫做“素质”的东东,本来就不在课本里,想要,当然就得补。不补,就会像广大农民及工薪阶层子女样,本就由于所读学校二流、成绩缺乏竞争力,手上却还只得“裸考”成绩单一张,在座座“重点”或“名校”面前,你不掉下谁掉下?
曾有过东部某省会城市,高调宣布取消“补课”。由于政府决心、大力度大,倒是把补课给清零了。但是,该市在第二年的高考中成绩大滑坡,导致家长骂,社会怪,领导批,于是该市补课全面复辟,并比先前来得更猛烈。一个中学领导常拿了这鲜活的例子,对那些对补课叽叽咕咕的考生及家长说,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顺理想主义者的心。反过来说,但凡理想主义者最后都死得很惨。政治如此,教育如此,个人亦如此。现实太残酷,生存太艰难,竞争太激烈,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有的、正在学的那点足够了,于是各种各样的补课就有了坚实的生存空间。人活着,就补着,那是我们的命。处在各种竞争漩涡中心的学生们,就更是如此。人们的努力似乎该在怎样禁止滥补,以及滥收钱,而不是禁止补课本身。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