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车补暴光,百姓像被高跟儿鞋踩了脚趾尖,惊叫呐唤:辽阳宏伟区的党政两个老大,将年补人民币7万6,让百姓的心理一下失衡,于是有牢骚出来:官员车补房补餐补样样补,十全大补;百姓房养老养医养样样养,哪样不养?
可是,如果百姓反对官员那样补,官员就会继续眼下的无限量包用。那就会让百姓出更多的血汗。所以才有辽阳那区的财政算账:那么惊暴的车补,还能“直接节约车辆费用177.92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可达286.92万元”。
事情至此已经很清楚:要么补且补够,进而减少你们给我们的车费支付;要么不补或不补够,继续让你们愈来愈多地为我们的车费买单。官员们于是把一个没有谁糟、只有更糟的选题抛给了百姓。尽管天天掐着指头算账过日子的百姓,心头比官员更清楚,那么多的车补,官员们即使成天跑长途也花不完。
估计闹归闹,充其量适当作些象征性的削减,官员的车补也肯定会被纳入“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毕竟各种说法交叉证实,全国公车的年耗可是几千亿之巨。因此,百姓随后可能的担心,多半就只能是:那么高的车补发了,官员们可会自己掏钱打的下基层?基层可会公事公办到上级莅临也不派车去接?机关那些已经购进的官车,可会被完全卖光?那些养了多年的司机,可会被全部遣散?……最大的可能是:车补进腰包,公车照样跑。
被逼得没有另外选择的百姓,其实都想跳出上述二难,赞同官员私车公用或公车私用,车自己开,费用公家买单。这也不是负气之论,官员大多尚在“宜驾”年龄,尤其是“副厅”以下的官员,年近五十都嫌老,三四十岁者十之八九,令其人人必须会开车,以此作为干部考核必备条款,最多一两年后就可以全国大普及。没有人算过这笔账,估计不会比眼下要支付的车补多,更比眼下的养车少。因为即使原先所有的开支都还在,至少也不养司机了。
当然,这样一来,马路上就会多出很多杀手。因为官员多应酬,酒后驾车难避免。因为官员多权力,闯下车祸易逃责。同理,马路可能就会多纠纷。因为官员与人擦挂,多半有理无理都是理,交警拿这种事故头痛。
但是,即使上述问题全都存在,也比给官员发那么多的车补要好。因为百姓心头会平衡。而这,在当今中国可是最宝贵的社会效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