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加分”的真问题在这儿

(2009-05-16 10:24:26)
标签:

航模加分

高考加分

文化素质

艺体素质

劳动素质

综合素质

分类: 多味杂文
    浙江高考的“航模加分”引暴众怒,引多如牛毛的专家或砖家猛烈批评高考加分中的潜规则。比如“权势阶层占优”,比如“弄虚作假盛行”,比如“加分过多削弱考试权威”,等等。不加分析,只是听信,或许真的是专家砖家总有理。
  然而,杂家井民经仔细琢磨后发现,真正的“高考加分”问题专家和砖家们都没碰到:除真正的少数民族、真正的见义勇为、真正的三好学生等加分完全应该外,其它的加分则自制度设计起,就已经包含着对多数人群的极大不公,及对少数群体的特殊优惠。
  姑且把时下高考必考的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9样功夫除外。因为这9样功夫,文理科各占6门,文科考语数外、史地政,理科考语数外、理化生,是高中生“文化素质”的最权威体现。若不考它们,高中读得如何,大学怎样挑选,均无从谈起。
  可是,为什么非得再对所谓“综合素质”加分?所谓“综合素质”为什么净是弹钢琴、写书法、下围棋、跳芭蕾、做航模……之类“艺体素质”,为什么不能是割猪草、喂牛羊、挑柴禾、挖泥巴、栽秧苗……之类“劳动素质”?足尖飞旋、笔尖蛇舞之类是“素质”,吃苦耐劳、肩挑背扛之类就不是“素质”?如果说“艺体素质”真能为娃娃们的一生带来优雅与幸福,莫非“劳动素质”就不能为娃娃们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可见,所谓“艺体素质加分”,其实是从设计开始,就已经是只向少数群体开绿灯,同时向多数群体关大门。其实质是一种精英定制的制度设计,垄断了决定权、话语权的群体宣布,就这样定了,爱玩来玩,不爱玩一边玩去。失去决定权和话语权的群体只好收起自己的擅长,不得不在难度极高的“文化素质”分上努力。而那些有权参与所谓“艺体素质”加分测试的少数,低可平添5分,高可猛增20分,而区区1分,在高考成绩排名中就要撂倒200人啊!
  斯达特门先生在其《教育测验法》中指出,“以性向、能力、或智力等术语进行的测试事实上只证明了一种价值和家庭背景。”哪种价值?哪种家庭背景?当然是想测试的人的价值,以及在此测试中占优的家庭的背景。因此“智商测试”从一出现起,就在美国广受抨击。因其渗透着被测试者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生活条件等,而这些,都与种族、阶层密切相关,都是弱势群体及子女吃亏。仔细想,这其实颇似我们高考的“艺体素质”加分。
  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弄明白,仍然是在现行“艺体素质加分”的制度设计中,去考虑怎样测得公平、测得公开和测得公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多只是城市及个别农村娃娃内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而对人数占多数的广大农村娃娃,这种从一开始就主要因人民币短缺而造成的制度屏障,是他们无法逾越的珠穆朗玛。
  结论于是只能是:要测就测大家都应知应会的素质,要加就加大家都会得点的分数。否则,就测归测,玩儿归玩儿,千万不要往高考分数上加。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