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转段”,请来了专家,给大家辅导那“观”。领导勒令,凡无课者必到,否则按态度不端论处。
井民没课。但委实不想去。不是对那“观”有意见,而对那“家”信不过。听过他讲的,听过讲他的,也是那“观”,也是那几点,认定不会有新东西。怎奈领导之为领导,就是说了话必须算数。再说,就算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几条背得滚瓜烂熟,再听那“家”背一遍,也可加深记忆。
专家今日气管有恙。一长话两口粗气,两句话三口接不上气。很是煞风景。也不很严肃。毕竟不是讲的“工作”,而是执政党的新理念。这么喘着讲,很让人替那重要内容操心。当然,也替专家操心。万一在不该断的地方断了,或一一口气接不上来,如何是好。
惊讶的是,专家的喉管适应性极强,讲呀讲的,就连贯了,情绪也随之亢奋。
在这种状态下,“专家”渐渐变成“砖家”。比方他说,老外在我们这里投资,每一笔大约要赚四五笔。如果以外资现在我们这里总投七千亿算,大约有四万亿叫他们赚走了,而且还不领情,还说我们污染了空气,还说我们廉价劳动力抢了他们的饭碗。砖家的民族情感和道德义愤值得飘扬,只是他的投资回报率恐怕有点问题。因为老外在我们这里的投资不是一次到位,也因为所谓外资有大量港资台资,还因为那超那高的投资回报多半是梦境。晓得专家的专业是政治学,此番论的却是经济学,也就晓得他为何一不小心,专家变砖家了。
砖家说到“文明”。提及川黔交界处有个镇,镇上有个小官是他学生。就很笃定地说,那学生告诉他,这里养鸡效益远胜于养猪。问因为啥原因,答曰养猪每年要交多少费税,弄不好还得亏损。唯养鸡则一分钱也不用投,只管按人头收费就是。砖家怕听众参不透他那话中的玄机,面部多了层诡异,随即顺便提醒,那里入夜灯火通明。听众于是明白,此处的“鸡”为何会扯到“人头”。如此猛料,自然引来笑声。但在座女同胞脸色顿时红了一片。如此“养猪不如养鸡”论,砖家前后说过两回,看来他潜意识里对那比喻很满意。
如上仅是专与砖的区别,倒也不必十分在意。余下的内容就既不专,也不砖了。砖家说,他去过川内某灾区,感觉5.12地震把四川震好了,那个他去过的地方,震后由北方某市负责援建,援建方钱多得很,这边只要一开口,那边绝对大笔一挥。因此那里眼下是钱多得不晓得咋用。
也许砖家此处的“震好了”是在幽默。只是面对八九万生命的死亡与失踪,数十万人的无家可归,灾后一年幸存者不过才陆续搬进永久性住房,未来伤痛的平复、损失的弥补、生活的重建、环境的再造,不知还要哪里哪,就如此地轻松与戏谑,让人不得不深深忧虑砖家的良心与感情。再说,援助方听到受援方说“钱多得用不完”,心里会是个啥感受?何况除了一时的资金安排不过来,使得有些钱相对用不上以外,哪有啥“多得用不完”的钱?
砖家说得正起劲,突然踩了刹车。听众不知出了啥状况,禁不住东张西望。方才发现是11点到,砖家自己预定的两小时经济圈走完。然后就一点儿结束语也没有,直接把报告的尾巴做在一个正讲着的问题上。主持人稍愣了半刻,随即上台慷慨赠送颂辞之花,大把大把的,好似从花市打批发:……为我们做了一个极其深刻、生动的报告,对我们深入学习实践……有着巨大启发和教益……
井民偶尔也到园外说点正儿八经,也曾在砖家临时所在那“团”出没。晓得他们那园子里的专家喜欢变砖家,也晓得有回某州的书记具名向省里反映的,就是他们那园子的一些专家怎样变砖家,把原本接受他们启发教育的听众弄得睁大的眼睛和亮出的舌苔通通都回之不去。原以为那位书记太过死板甚至左倾,今才晓得,那园子连他们的头儿都如此口无遮拦,就可想像为何他们的报告总会红加黄或红夹灰。
不过,这回这砖家,砖是砖点,但只专不砖的地方,还是讲得值得一听。比如他说“我们的招商引资政策也不是没有值得总结之处”,以及在此句下“总结”的几条,既说得官方,又说得策略,还说得专业。属于那种“你可以不同意,但绝对不可以说我打胡乱说”类的话语设计。再有,此砖家毕竟官至“副厅”,比之一般专家或砖家多了些出国、出省的机会,因而时不时透露一点点域外见闻,不清不楚、似透似明的,好似薄如蝉翼的美女夏衣,有点勾人,也有点馋人。不像前回那个“农经专家”,咋听咋不像“专家”,悲哀的是还咋听咋不像“砖家”。说他像有知识的农民,又有点对不起农民伯伯。说他像离休老干部,又有点抬高这位老头儿。
从这个意义上,井民不禁倒有些佩服那起经常在校园里开讲座的“班家”。他们大多是年轻人,也无“博导”什么的头衔,张个榜,挂个贴,或讲考研英语,或讲考研政治,或讲考公申论,或讲考司专题,甚至讲就业辅导、职业规划等等,无论他们是否“专业”或“砖业”,也不论听众拿他们当“专家”还是“砖家”,但他们的讲座不需要领导勒令去听,而且听众还会自觉自愿地交钱,交了钱的听众听后还会引更多的人去交钱。
然而,他们这些经常把自己玉照做成彩喷广告贴在校园里的人,包括也是讲“政治课”的角色,似乎恰恰还没有上述砖家那些雷死人不要命的观点。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