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里那点破事儿(37)

(2008-10-25 11:11:17)
标签:

校区

发展

机会

领导

二房

杂谈

分类: 校园轶闻

    饭碗所在弄了个节目,代表本园到外园参赛。排练,彩排,带装彩排,正式演出,很是用心,同时也就很是让人关注。
  领队回来,忙不迭打听:“如何?”领队不回答,却先自感叹:“人家那个校区太强了!”然而急着描述,他们昨晚去参赛的那个校园,即同城某校的第三个校区,规模是如何的大,风光是如何的美,建筑是如何的酷,完全把井民的关注给忘了。
  怪不得领队的答非所问。自上世纪扩招以来,同城同省甚至全国,校园竟相膨胀,位次重新洗牌,犹如一股强劲的风。随风而动者,赶上潮流,或先做大后做强,或边做大边做强,彻底颠覆了原本的校园格局。同城的A大学,新校区壮美至全国第一,同期该校的学科建设也进入全国前五。同城的B大学,新校区的主楼比人民大会堂还长,学校亦跻身985;同城的C大学,园子就地扩大一倍还不止,教职工人均一套新房让满园都赞领导好……不能多说了,再说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只是上述那引得领队大发感叹的校园让人一时难以释怀:位次本与井民的饭碗所在相当,实力还比井民的饭碗所在稍逊,却能在短短的九年光阴里,建成一老二新三个校区,老的作了彻底改造,新的则是凭空而建,教职工住房人均两三套,学生宿舍依本硕博住四二一,叫人看了就不想走。有个武大的博士,本说好要到井民的饭碗所在来,井民之流看他也还顺眼,甚至连他那文凭稍逊的老婆也一道引进,最后他还是去了那校园。那校园敲我盘子的杀手镜锏简单、粗糙——给一套集资房。可就那玩意儿,井民这边也是英雄气短的啊。
  算了!说别人的好,容易被误读,还是少说为佳。只是井民的饭碗所在,地盘扩张未免太慢了些,许多被唤做“硬件”的玩意儿都跟不上,许多被唤作“软件”的东西就会受牵联。比方今年那六千余众的90后,就不得不八人挤一间,许多在高中就住过三人甚至两人间的小哥哥小妹妹,见了寝室就皱眉,转了身子就落泪。井民的饭碗所在有个李姓女生,当即起意退学,并与送她前来的爹一犟到底,最后终于争得“走人”的胜利。该生走时,有道程序犯在井民手上,井民开过苦口也动过婆心,诸如劝“让你走,很容易,我签字即可。你要再来,会很难,明年未必能考上。”没料想,李姓女生淡笑不语,些许歉意中,“去意已决”愈加坚定。再看他爹,目光早已不接招,说明于此事之上,他完全作不了女儿的主。
  李姓女生走后,井民向她的班主任打听,为何她志愿被录取进来,又声称“不喜欢”。才知,她之所以要走,是第一眼看到宿舍,就嘀咕“咋还没我们中学的好……”随后的动作,也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这事儿有些剌激人,毕竟井民的饭碗所在,位列全国高校前百,本省前四,实力完全配得上那个女生的考分。只可惜,“硬件”一软,“短板”就发酵。有领导听说了那女生的事情,赞扬井民处理得当。“退就退呗,上大学又不是上旅馆,这种学生!”领导似乎在力挺。井民听了,不以为喜,反以为忧,甚至为悲,一股凉气自脚后跟儿起,瞬间浸润全身。后来再想,领导说得也对,如今在井民的饭碗所在,连青年教师也没单间住呢,何况本科新生!再说,谁能说“上大学不是上旅馆”这话不对?
  曾一度,井民的饭碗所在,也是很前瞻,很忧患的。“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观念,也是到处讲,经常讲的。但回过头看,似乎又发觉,讲归讲,做归做,皮两张,未重合。有点像毛爷爷曾批评的“好箭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就是不射出去”。其实领导们也想射,甚至是愈来愈想射,只是射的机会愈来愈少,进而愈不射就愈无法射了。到如今,领导们已是一个更比一个急。政策变化,良机错失,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人力无法,有几分尴尬,更有几分无奈。仅以征地为例,价码早已翻番,拆迁更是难上加难。单是在已征土地上动工,就得面对懂法的农民有组织地要再加钱。看领导们这些年一个个头发须得装修示人,就晓得除去岁月无情摧残外,更多是叫那高密度校园的稀释给闹的。
  倒回去替领导们想,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城的弟兄伙们,为啥又闪避开了那些“政策”呢?为啥又没与那些良机错过呢?
  不得不回到事情的原点:当年的班子经一番激辩,稍占优势方认定,就地扩张,利益最大,好处最多。理由是一校两园甚至三园,建设速度虽快,但运行成本高,学术气氛谈,师生认同差。就地扩张,建设速度虽慢,但运行成本低,学术气氛浓,师生认同好。于是便笑看他人“新校区”,自己稳做“就地梦”。

    然而,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无情:但凡大势来临,自觉入流赶趟者,都会多多少少捞到些好处,而自以为逆向思维者,最后盘点得失,都是输多赚少。因为“政策”说变就变,“良机”说走就走,“就地扩张”虽然只“慢点”,但它恰恰可能就是其最大的缺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道理很老,作用常新,效果无情。
  在当今世界上,做什么事,都不能假定自己比别人聪明,亦即都不能假定别人比自己傻。这即便不是条规律,也至少是条潜规律。拿不准时就跟风,就随大流,也比自己逆流“硬拿”要好。
  老话说,“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井民好歹也是个有车有房的人,既不想二车,更不想二房,上述想法和说法完全出于公心。老话还说,“爱之深,责之切”。井民早已定心在本园吃饭至终老,锅里有了井民的碗里才会有,发点感慨也是为这个园子更加草长莺飞与繁花似锦。当今领导大人明鉴,如今事已如此,或势已如此,心平气和地总结得失,以利于下回若机会再来时不致失手,大概不会犯什么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