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据理诡辩 |
这个世界不因有我们而显得多了点什么。这个世界也不因没有我们而显得少了点什么。如此玄机我们纵活一生也未必能参透,就更不要企图在来到世界之前就思考清楚。于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必要性,便成为一个事实上悬而未决的问题。
不以为然者会说:两个生命的交合,注定产生第三个生命,这难道不是一种必然?井民对此的回答是:如果两个有缘交合的生命共同决定,不要第三个生命产生,那么第三个生命的产生也将不是必然。还不要说现时代两个生命的交合,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并非为了制造第三个生命。
当两个生命在制造第三个生命的时候,纵然可以有无数的幻想,无数的憧憬,无数的希望,但却无处着力于那未来的生命。人们能因为崇拜帕瓦洛蒂,就制造出帕瓦洛蒂第二么?显然不能。人们对此有心无力。这于是从另一个侧面证实,生命的获得是不必然的。于是我们发现,所有附着在生命身上的义务、权力和责任等等,都是他人的附加,甚至是强加。
于是我们只能结论:我们的生命的产生是必然,又不是必然。必然来自于制造它的两个生命的意愿,不必然同样来自制造它的两个生命的意愿。而那两个生命的意愿,则又取决于大量的非生命的考虑,广义上甚至包括各种自然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不必然,那么离开这个世界也同样不必然。那么,我们以如此相貌性格与职业归属,生活在世上的某一特定时间段,与某一或某几特定的人成为朋友、恋人,可也是不必然?于是我们发现,谁也不能预料、谁也无法预知的爱恨情仇的发生,确实也不必然。这是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事实,它或许从最深刻处构建了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的无比神奇,同时也凸现了我们对自身命运的基本上无能为力。
共生于现世的数十亿生命,只有亿分之几能够相识,亿分之零点几能够相知,亿分之零点零几能够相爱。概率小到如此的精神现象,放到别处几可认定为纯属“偶然”,放到此处只能以“缘分”相称。
这是一个悲剧性的内在决定。这是一个命定性的内在规定。这是一个自我选择性极小,被动决定性极大的存在。它像框子一样把我们全部装了进去,并毫不留情地加上了几道保险锁。
现时代的六七十亿生命共生,其实不是同时,而是错时。时间的错位有时甚至比空间的错位更具距离感。比如:上午的生命与下午的生命,向上的生命与向下的生命,潜力无限的生命与潜力已尽的生命,从容挑选的生命与被动接受的生命,众星捧月似的生命与无人喝彩似的生命,未来无限展开的生命与未来基本封闭的生命。
大量的遗憾、不幸甚至悲剧,往往就发生在如此错位中。
似乎理解了海德格尔所说:我们是被偶然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迎接我们的这个世界,既然同时迎接所有的来人,也就没有为任何一个人做出专门的准备。换言之,这个世界没有专门为我们开的门,更没有专门为我们搭的台。我们被判定得只能始终睁大眼睛去寻找,寻找这个硕大世界中十分稀缺的公共通道,并在好不容易找到后与他人争先恐后地夺路前行。
似乎明白了悲观主义观点:我们被内在地判定为一生孤独。前无我们。后无我们。现世的我们没有第二。最亲近的生命也只是同我们相似,没有也不可能有相同。因此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痛苦只能是自己的痛苦,就像幸福只能是自己的幸福。不能也不可能被他人同时痛苦着就减少丝毫,就像不能也不可能被他人同时幸福着就增加半分。
因此很多的时候,我们只能说那些能说的话,只能做那些能做的事。尽管那些话绝大可能是言不由衷,那些事也绝大可能是情非所愿。
难怪,一切艺术形式中最具震撼力的,不是喜剧,而是悲剧。因为悲剧主角总有孤独本质,更有最终输给命运的悲惨结局。
遗憾的是,生活大多数时候像艺术,而人生大多数时候像悲剧。
当两个生命在制造第三个生命的时候,纵然可以有无数的幻想,无数的憧憬,无数的希望,但却无处着力于那未来的生命。人们能因为崇拜帕瓦洛蒂,就制造出帕瓦洛蒂第二么?显然不能。人们对此有心无力。这于是从另一个侧面证实,生命的获得是不必然的。于是我们发现,所有附着在生命身上的义务、权力和责任等等,都是他人的附加,甚至是强加。
于是我们只能结论:我们的生命的产生是必然,又不是必然。必然来自于制造它的两个生命的意愿,不必然同样来自制造它的两个生命的意愿。而那两个生命的意愿,则又取决于大量的非生命的考虑,广义上甚至包括各种自然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不必然,那么离开这个世界也同样不必然。那么,我们以如此相貌性格与职业归属,生活在世上的某一特定时间段,与某一或某几特定的人成为朋友、恋人,可也是不必然?于是我们发现,谁也不能预料、谁也无法预知的爱恨情仇的发生,确实也不必然。这是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事实,它或许从最深刻处构建了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的无比神奇,同时也凸现了我们对自身命运的基本上无能为力。
共生于现世的数十亿生命,只有亿分之几能够相识,亿分之零点几能够相知,亿分之零点零几能够相爱。概率小到如此的精神现象,放到别处几可认定为纯属“偶然”,放到此处只能以“缘分”相称。
这是一个悲剧性的内在决定。这是一个命定性的内在规定。这是一个自我选择性极小,被动决定性极大的存在。它像框子一样把我们全部装了进去,并毫不留情地加上了几道保险锁。
现时代的六七十亿生命共生,其实不是同时,而是错时。时间的错位有时甚至比空间的错位更具距离感。比如:上午的生命与下午的生命,向上的生命与向下的生命,潜力无限的生命与潜力已尽的生命,从容挑选的生命与被动接受的生命,众星捧月似的生命与无人喝彩似的生命,未来无限展开的生命与未来基本封闭的生命。
大量的遗憾、不幸甚至悲剧,往往就发生在如此错位中。
似乎理解了海德格尔所说:我们是被偶然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迎接我们的这个世界,既然同时迎接所有的来人,也就没有为任何一个人做出专门的准备。换言之,这个世界没有专门为我们开的门,更没有专门为我们搭的台。我们被判定得只能始终睁大眼睛去寻找,寻找这个硕大世界中十分稀缺的公共通道,并在好不容易找到后与他人争先恐后地夺路前行。
似乎明白了悲观主义观点:我们被内在地判定为一生孤独。前无我们。后无我们。现世的我们没有第二。最亲近的生命也只是同我们相似,没有也不可能有相同。因此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痛苦只能是自己的痛苦,就像幸福只能是自己的幸福。不能也不可能被他人同时痛苦着就减少丝毫,就像不能也不可能被他人同时幸福着就增加半分。
因此很多的时候,我们只能说那些能说的话,只能做那些能做的事。尽管那些话绝大可能是言不由衷,那些事也绝大可能是情非所愿。
难怪,一切艺术形式中最具震撼力的,不是喜剧,而是悲剧。因为悲剧主角总有孤独本质,更有最终输给命运的悲惨结局。
遗憾的是,生活大多数时候像艺术,而人生大多数时候像悲剧。
前一篇:幸福像剌儿一样——井民开会
后一篇:替老外睡铺的小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