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相对隐私 |
几年前看《这儿的黎明静悄悄》,听华西科夫对躺在怀里的负伤女战士说:“我不能走!我走后,将来的人们问,你们男人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让我们的妈妈们去死?”眼泪就夺眶而出,连自己也甚是惊讶。后来听高人说,《这儿的黎明静悄悄》乃描写战争小场景的扛鼎之作,与《战争与和平》、《虎!虎!虎!》之类描写战争大场景的巨著相得益彰。
或许正由于流得太少,有时就会相对集中。今日仅傍晚就有两次,可谓补足了几年的流量。一次是长考几小时后,吞吞吐吐说了几句电话。放下话筒才分明感到,所谓理智,早已挣扎在死亡的边缘,通话哪怕再延续半分钟,情感就可能会一统天下。默念着“不能……”,两行热泪决堤似地滚滚而下。
然后就如约,与身患癌症晚期的朋友黄通话,邀他出来喝茶散心。
十分钟后,在后校门斑驳的灯影里,远远地看见一个清瘦高挑的身影,晃动在三三两两的人群中。心里就赞,他仍然那么准时。
并肩走在校园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找话说。肌肤相触,鼻息相闻,喘气声惊人。间或的肩与肩相撞,觉得他的胳膊骨咯人生痛。
在校门外一座茶楼的拐角处,隔着两杯竹叶青,两个神交之友,平静地谈着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无法平静的话题。
“听你儿子说,你今天去住院了?”
“嗯。早上七点出的门。”
“不是说不能医……”
“试试吧……”
“夫人陪去的?”
“我开的车。车就放在医院停车场。如果我不行,她开回来。”
“咋医治法?”
“放疗。”
“不化疗?”
“不。化疗对我只有坏处。”
“手术真不能做了?”
“早就不能了。”
“要放疗多久?”
“二至五次。”
“不能再多?”
“我看过杂志,说放疗八次以上,治疗效果递减,伤人效果递增。”
不知怎的,井民鼻子有些酸。一时竟找不到话说。朋友黄一双大眼直视过来,灯光下尤其沁人心脾,甚至直捣魂灵。赶紧继续。
“治疗方案,医生提的,还是……”
“我和医生讨论的。”
“咋讨论?”
“我说啥可以做,啥不可以做,然后医生问:‘病人呢?’”
“你咋说?”
“还咋说?就说‘是我’。”
“那医生咋反映?”
“着实吓了他一跳。”
说着,朋友黄竟自顾哈哈笑起来。井民禁不住也跟着咧嘴。心里感觉却跟哭没有两样,有泪水,有伤感,没有笑颜。只好往下问。
“那儿,痛么?”
“就是痛。晚上经常痛醒。”
“那咋办?”
“吃药。”
“管用么?”
“愈来愈不管用了。”
“那,痛起来咋办?”
“咋办?继续吃!”
“医生咋说?”
“医生说,也只有这样。实在忍不住,就只有打杜冷丁了。”
“不怕药物依赖?”
“嗯……”
朋友黄不再吱声。只有他那近在咫尺的喘息,拉风箱似地催生着井民的泪腺,令井民躲闪不能,几近失控。
“不要担心……”
“我不担心。”
“那就好。”
“我想得开得很。人么,也就两样东西能留下,一是基因,一是著作。这两样我都留下了。”
“的确。你儿子争气。硕士毕业了吧?”
“在做论文了。”
“有女朋友了吗?”
“有了。父母新疆的。本人山东考来。”
“还在读书?”
“毕业了。在市公安局搞化验。”
“你喜欢么?”
“嘿!你咋这样问?”
“哦,不,我的意思是,你儿子喜欢么?”
“喜欢。”
“见过未来的亲家么?”
“她妈来过。”
“好相处么?”
“不错。有教养。”
朋友黄此时表现出些许兴奋。看得出虽然严守权限,但对儿子、未来的儿媳和亲家母,朋友黄还是流露出几分满意与放心。井民精神一放松,禁不住冒出句不当之问。
“她们对你的病……”
“不在意。”
“你跟她们说没?”
“哪能不说?”
“她们的态度……”
“房子都买下了。”
“在哪儿?”
“城东。万年场。40多万,一次性付款。”
“大事儿好久办?”
“随他们。”
“准备好没?”
“有啥准备的?”
“你该放心了!”
“是啊,我都安排好了。”
……
朋友黄的应答,比井民的提问更快,有种咄咄逼人之势。也就个把小时,井民竟再也找不到话说。然在心里,却一直都想说:朋友,请放心,吉人自有天相,奇迹就会出现……却不知为何咋也说不出。说出来的,却是如此苍白的话语:“给我打电话……”
于铁栅格间目送着朋友黄飘进他家门,一转身竟有些迈不动脚步,只有泪水在黑暗中流了一脸。猛一昂头,满天的星斗全都在雨雾朦胧中……
然后就如约,与身患癌症晚期的朋友黄通话,邀他出来喝茶散心。
十分钟后,在后校门斑驳的灯影里,远远地看见一个清瘦高挑的身影,晃动在三三两两的人群中。心里就赞,他仍然那么准时。
并肩走在校园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找话说。肌肤相触,鼻息相闻,喘气声惊人。间或的肩与肩相撞,觉得他的胳膊骨咯人生痛。
在校门外一座茶楼的拐角处,隔着两杯竹叶青,两个神交之友,平静地谈着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无法平静的话题。
“听你儿子说,你今天去住院了?”
“嗯。早上七点出的门。”
“不是说不能医……”
“试试吧……”
“夫人陪去的?”
“我开的车。车就放在医院停车场。如果我不行,她开回来。”
“咋医治法?”
“放疗。”
“不化疗?”
“不。化疗对我只有坏处。”
“手术真不能做了?”
“早就不能了。”
“要放疗多久?”
“二至五次。”
“不能再多?”
“我看过杂志,说放疗八次以上,治疗效果递减,伤人效果递增。”
不知怎的,井民鼻子有些酸。一时竟找不到话说。朋友黄一双大眼直视过来,灯光下尤其沁人心脾,甚至直捣魂灵。赶紧继续。
“治疗方案,医生提的,还是……”
“我和医生讨论的。”
“咋讨论?”
“我说啥可以做,啥不可以做,然后医生问:‘病人呢?’”
“你咋说?”
“还咋说?就说‘是我’。”
“那医生咋反映?”
“着实吓了他一跳。”
说着,朋友黄竟自顾哈哈笑起来。井民禁不住也跟着咧嘴。心里感觉却跟哭没有两样,有泪水,有伤感,没有笑颜。只好往下问。
“那儿,痛么?”
“就是痛。晚上经常痛醒。”
“那咋办?”
“吃药。”
“管用么?”
“愈来愈不管用了。”
“那,痛起来咋办?”
“咋办?继续吃!”
“医生咋说?”
“医生说,也只有这样。实在忍不住,就只有打杜冷丁了。”
“不怕药物依赖?”
“嗯……”
朋友黄不再吱声。只有他那近在咫尺的喘息,拉风箱似地催生着井民的泪腺,令井民躲闪不能,几近失控。
“不要担心……”
“我不担心。”
“那就好。”
“我想得开得很。人么,也就两样东西能留下,一是基因,一是著作。这两样我都留下了。”
“的确。你儿子争气。硕士毕业了吧?”
“在做论文了。”
“有女朋友了吗?”
“有了。父母新疆的。本人山东考来。”
“还在读书?”
“毕业了。在市公安局搞化验。”
“你喜欢么?”
“嘿!你咋这样问?”
“哦,不,我的意思是,你儿子喜欢么?”
“喜欢。”
“见过未来的亲家么?”
“她妈来过。”
“好相处么?”
“不错。有教养。”
朋友黄此时表现出些许兴奋。看得出虽然严守权限,但对儿子、未来的儿媳和亲家母,朋友黄还是流露出几分满意与放心。井民精神一放松,禁不住冒出句不当之问。
“她们对你的病……”
“不在意。”
“你跟她们说没?”
“哪能不说?”
“她们的态度……”
“房子都买下了。”
“在哪儿?”
“城东。万年场。40多万,一次性付款。”
“大事儿好久办?”
“随他们。”
“准备好没?”
“有啥准备的?”
“你该放心了!”
“是啊,我都安排好了。”
……
朋友黄的应答,比井民的提问更快,有种咄咄逼人之势。也就个把小时,井民竟再也找不到话说。然在心里,却一直都想说:朋友,请放心,吉人自有天相,奇迹就会出现……却不知为何咋也说不出。说出来的,却是如此苍白的话语:“给我打电话……”
于铁栅格间目送着朋友黄飘进他家门,一转身竟有些迈不动脚步,只有泪水在黑暗中流了一脸。猛一昂头,满天的星斗全都在雨雾朦胧中……
前一篇:再论中医“不科学,又怎样?”
后一篇:幸福像剌儿一样——井民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