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的智慧(八)

(2006-06-21 08:13:31)
分类: 个性随笔
做人应当逢“中”取道
    生性向往美好的人类,个个都有自己的做人目标。就生活而言,可能是追求香车美人豪宅;就情感而言,可能是追求真爱的拥有与永久等等。最高的目标可能是超凡入圣,最低目标可能是吃饱穿暖。在目标或理想的阳光普照下,人的一生于艰难中探索,由曲折中前行,所作所为,九九归一,不外乎只是个“做人”二字。
    老子摸准世人脉搏,稍加钩沉,总结出如下做人标准:“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剌眼。
    此标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说它简单,是说它不过涉及“方正”、“直率”之类做人的基本功;说它复杂,是说就几样基本功已足够人练上大半辈子。且让我们来认真咀嚼咀嚼圣人的话:做人不能太圆滑而要方正,但如果方正到让他人感到有如刀刃相割,那就跟圆滑一样令人讨厌;做人不能太忧柔而要锐利,但如果锐利到让他人感到好似锋芒相逼,那就不比忧柔好到哪里去;做人不能太弯弯绕而要直率,但如果直率到让他人感到粗鲁放肆,那就跟弯弯绕差不多;做人不能太没出息而当努力发光发热,但如果光热到让他人觉得晃眼刺目,那就与没有出息殊途同归。
    圣人的意思显然是,做人要在方正与圆滑、忧柔与锐利、直率与粗鲁以及显耀与隐晦之间处理好关系,把握好这若干个关系间那个“度”。比方一个管理者不可没有原则,可是他如果原则到至刚至坚的地步,丝毫没有一点弹性与柔性,把被管理者都通通当“物”来对待,那他的那些原则就恐怕只有对他自己才管用。在这里,刚性与弹性,原则与柔情,必须搭配得当,浑然天成;人称“恩威并施”,俗是俗了点,但实在是话丑理端。至此,我等似乎恍然大悟,世人常叹“做人难”,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上述那些界限极难把握,难就难在上述那些分寸极难拿捏,难就难在做人不可剑走偏锋,难就难在做人要逢“中”取道!
    生活中一些人偏偏就剑走偏锋,未能取“中”道而行,以为事业成功之一俊,可遮做人不善之百丑。可是此人的好不容易成功,反倒给他带来无尽的烦恼。他人用厌恶的目光将他孤立,将他锁定于一狭小空间,使其虽成功却不得安享。笔者有这样一位仁兄,“贫寒”时人们虽嫌他穷但尚不觉讨厌,“发达”后人们不羡他富却唯恐避之不及;他百思不得其解,人百解归于一思:看不惯他那副“要不完”的样子。做人做到这步田地,可怜亦复可悲矣!
    中华文化有“中庸”传统,不偏不倚,找寻其间的平衡。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也无论孔子、老子还是孟子,做人都强调“中”,都反对“过”和“偏”,实乃中华文化之精髓。近年甚至有研究者认为,中医之“中”,并非“中国”之“中”,而是“中庸之医”之“中”。换言之,中医不仅仅是“中国的医术”之谓,更是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主张综合治理、辨证施治的一种独特医术。中医视人体为一复杂系统,认为生病看似问题出在某部位,根源却在系统本身,因而应标本兼治,综合调理。这与西医的局部论病、分而治之的确不是一路,却完全可以与西医相互弥补,相得益彰。当然,西医的近代自然科学强力支撑,又是中医所必须学习的,这是另话。
    逢“中”取道做人,达收放自如之极致,难则难矣,然唯其如此方能做人生修炼之途径与目标。即便最终未能达及极致,但只要认真去做,其过程仍能闪耀人生之光彩。
    (本系列共十篇,2001年发表在新加坡《华页指南》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