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的智慧(五)

(2006-06-21 08:07:59)
分类: 个性随笔
我的做人信念原来并不错
    我这人的做人信念是该咋就咋,不管不顾,得过且过。就长相论,既丑且不温柔;就德性论,既本色且不周详。朋友众多,口福不浅,口碑不差,倒也自在。只是“钱”途仕途皆不顺,每每夜深人静时想起,也不免对自己那没深没浅的活法产生怀疑。
    直到有天读到个庄子讲的故事,似乎才除却了自己那块心病。
    庄子说,古时有三个管海洋的神仙,一个叫倏,一个叫忽,一个叫混沌,分管南海、北海及南北海间的水域。倏与忽经常到混沌家玩儿,每次皆得混沌的盛情款待,二神仙万分感动。可是拿什么来报答呢?左思右想终于发现,大家身上都有眼耳鼻嘴七窍,唯独混沌一个也没有,实在有损这位朋友的形象,干脆给他把那些窍都凿出来,以此薄礼献给这位仗义的朋友。于是二神共同努力,一天给混沌凿一个窍。不想,等到他们好不容易把混沌的七窍凿出时,混沌已经被他们砍凿而亡。二神好心办坏事,图“好看”要了朋友的命。
    圣人讲的这个故事,绝不可一笑了之。此故事表明,庄子很得先生老子真传。老子力倡“无为而治”,并非像某些人所望文生义地理解的“无所作为”,而是告诫世人对自然对人事都应努力做到顺势而为,不用心太过,不着力过多。老子认为,若此,方能达至“无为而无不为”之境界——看似一点也“不为”,却处处“为”得妥妥贴贴,即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也!
    我等不妨把庄圣人所说“混沌”看成大自然,看成人情世事。再联系老庄师徒二人的主张,就不难体会到这个类乎荒唐的故事,实则是老庄二圣教化世人的好教本。譬如说罢,人们见面前的山“长得不好”,没有大片农田,长不出五谷杂粮,就向它开刀,砍去山上的树,铲去地表的草,修出梯田,种下粮稻。看上去那山倒是变了样,层层梯田环绕,人们的用意与努力尽显。可是,就在人们完成这一“壮举”的同时,原来那山“死”了,那些由它涵养的水分、释放的氧气以及庇护的鸟兽,通通随它而去,代之而起者,是远比人们从前的忧虑更甚的水土流失、空气污染以及并没有多打几斤粮食。中国西部目前正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大搞山区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即可视为对过去对大自然人工着力太过的纠正。然而,“起死复生”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把庄圣人讲的道理用于“人事”,也同样很有启发性。在下有位忘年交老刘,见人就夸,逢人就笑,于利从不占先,吃亏总不计较,精心维持好口碑直至退休。可就在退休前几天,因夫人催促而过问了一句薪金,就被平时那些夸他的人私下议论:“咦,看不出来哟,老刘原来并非……”老刘听到议论,想来想去着实想不通,自己吃亏几十年都忍气吞声,莫非连问的权利都没有了么?就红着脸去找人论理。结果更糟,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老刘“藏得深”、“装得老”。老刘流着老泪到我等处诉苦,我等竟一时不知从何劝起!因我后来突然发现,庄子那个故事实在富于启发,便送与老刘一读。老刘读后,大彻大悟般与我道:“凡事不可有意而为,做人不可刻意经营。还是顺其自然好,顺其自然好啊!”我深为老刘的觉悟感到高兴,同时也暗暗为自己那不自觉履行圣人教诲的人生信念感到庆幸:大碗喝酒,响亮放屁,臧否随意,笑骂由人,倒还得到个“他这人就这样,挺通汰的!”的公认——岂不乐煞我也!
    (本系列共十篇,2001年发表在新加坡《华页指南》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