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有顺为一些媒体推荐的2007年度印象较深的书
·
· 1、《道德颂》(长篇小说),盛可以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
这是一部有力量的小说。一个传统的婚外情故事,被讲述得如此惊心动魄,尤其是对男人隐秘心理入木三分的追逼,达到了她这一代作家所不多见的新高度。在别人已经停止的地方(完全是旧题材),盛可以却有继续深入下去的叙事能力,这就是写作才华。她的才华还体现在善于运用精准、锐利、有骨感的语言去挖掘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从一己之私里走出来之后,盛可以开始更加诚恳地面对性别战争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困境,她既书写了一个欲望化的自我在失德的年代里走向瓦解的过程,又看到了人性底部还残存的光亮和悲悯。盛可以用她的冷静和锋利,写出了道德和欲望在现代人身上的复杂境遇。
· 2、《风声》(长篇小说),麦家著,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10月版。
麦家的小说,在中国可谓独树一帜;他那种写法,别的人写不出来——这也是他的写作日益风格化的重要标志。他的小说尽管都是依靠丰盛的想象所写的,但其作品内部却有着坚实的物质感、逻辑性,以及人物性格演进的严密线索。从《解密》到《暗算》,再到这部被命名为“《暗算》第二部”的新长篇《风声》,麦家坚持书写一种别人难以想象的密室生活,坚持塑造一种强悍有力、同时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他在论证这种生活和人格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绵密的叙事耐心和叙事才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都是不可多得的品质。一个人在险恶、闭抑的环境里,要将生死攸关的情报传送出去,他(她)如何掩护自己?如何传送情报?如何转败为胜?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如何既坚强如铁又狡猾似蛇?《风声》借由潘教授的讲述、“我”的推理、顾小梦的抗辩、靳老等人的回忆,以及“老鬼”本人潜在的自我陈述,步步为营,小心求证,每一个事实的出现,都可能被另一个事实所推翻,每一种说法的诞生,都可能受到另一种说法的质疑——麦家正是在各种事实和说法的互相驳难中,使人物丰富的内心获得了强有力的塑造。
· 3、《人文通识讲演录》(九卷,文化讲演稿),陆挺、徐宏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将这些文化大家的演讲录集结起来出版,我们不仅能够见识他们的讲课风采,更重要的是,这些朴实的话语所涉及的人文通识诸问题,对于读者人格的养成、视野的扩大、信念的建立,都有积极而切实的帮助。是一套好书。
· 4、《黄麻岭》(诗集),郑小琼著,长征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郑小琼的诗歌里,表露出了很深的忧虑和不安:一方面,她不希望那些底层的、渺小的个体生活继续处于失语的状态,另一方面,她又为这种被敞开的个体生活无法得到根本的抚慰而深怀悲悯。她确实是一个很有语言才华的诗人。她那些粗砺、沉重的经验,有效地扩展了诗歌写作中的生活边界,同时也照亮了那些长期被忽视的生存暗角。她的文字是生机勃勃的,她所使用的细节和意象,都有诚实的精神刻度。她不是在虚构一种生活,而是在记录和见证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她亲身经历过的,也是她用敏感而坚强的心灵所体验过的。所以,她的写作能唤起我们的巨大信任,同时也能被它所深深打动。我尊敬这样的写作者。在一种孤独、艰难的境遇里,能坚持这种与现实短兵相接的写作,并通过自身卑微的经验和对这种经验的忠直塑造来感动读者,至少在我的阅读记忆里,并不多见。
· 5、《姐妹》(长篇小说),吴尔芬著,华艺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这部小说写出了人性的恶,以及美好生活被粉碎的景象。作者坚守着理想主义的写作信念,因此他对现代人的精神溃败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这种有内在价值观的写作,在这个经验写作盛行的年代,显得尤其珍贵。
· 6、《高兴》(长篇小说),贾平凹著,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版。
《高兴》写的是底层,是拾破烂这个行业。作者对自己所写的行业,显然是做了调查和研究的,那种感受,也是切身的、准确的。他没有高高在上地关怀和怜悯他们,也没有轻易露出道德的、审判的眼光,甚至,他也没有在作品中帮他们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他只是用一种平实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人群。贾平凹试图靠近他们,理解他们,也记住他们。我欣赏这种写作姿态。不急于出示对一个群体、一种生活的结论,而是以平等的心来观察、包容,从而呈现出它内部的复杂,并找到它与自身灵魂的秘密连接点。这是更高的写作要求:他苦,我是和他一起苦;他笑,我是和他一起笑;他猥琐,我也并不比他更高尚;他茫然,我也并不比他清醒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