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尔芬的《桃花劫》和《姐妹》
泓莹
我可能是少数读过两个版本的人之一。
《姐妹》的前身《桃花劫》,是一口气在电脑上读完的,那时脑袋是绷紧了的兴奋,在吴尔芬家里见过他为了写这个小说积累的一叠民间标会资料,读完小说,感到这可能是他写得最紧凑最有穿透力的小说了,惊心动魄,没有废话。这里摘取一段当年写的读后感:
“《桃花劫》依我看来是一部犀利的,现代生活的残酷寓言,用一句老话来说,讽剌世人太歹毒了些。这可能是一部迄今为止写民间标会写得最到位最强烈的作品,小说的现实生活感极强,为什么要说它是寓言小说呢?在这里,吴尔芬精心构筑了具有浓厚像征意蕴的三姐妹与一位性变态的男性的情受纠葛故事。这位男性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具备与女性作爱的能力,民间聚敛的巨款在他面前潮水般涌来,又潮水般退去,这位会写诗的男性无论是一文不名或者腰缠万贯这个痼疾永远纠缠着他的肉体更困扰着他的灵魂,就像比喻永远是蹩脚的一
我不是评论家,妄加评论常常是愚蠢的,但也因为不是评论家,可以肆无忌惮地谈谈自己真实的阅读感觉,拿到《姐妹》那一刹,我是欣喜的,这本书因为“所写的领导没有一个好人”而差点被封杀,书终于能够出来而且看上去文字不错——当年我可是提了不少关于文字以及常识性纰漏的,都是写小说的人,不说真心话岂不是对不起兄弟姐妹。
小说读到三分之二我觉得有些倦怠,感觉行文如他那个后记一样罗嗦,堆砌了许多与原小说无关的东西,更奇怪的是将《九号房》也扯进来了,最后的感觉是一部杰作可能让这个版本给封杀了,我要是吴尔芬,绝不会同意给这个小说兑进相当生硬的十万字,小说写起来也许快修起来可真是难,冥思苦想半天有时也改不了一个字,因为一部呕心沥血的小说它可能就是你血肉的一部分,好与不好,都是你心灵激荡过程的结晶,修改的时候如果增加的不是血肉而是水,效果可想而知吧。
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