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的标杆

(2007-11-19 23:11:25)
 

(散文)

人生的标杆

吴尔芬

 

120年前的9月25日,一个新生儿临世的呐喊,如匕首投枪般地刺破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帷幔;120年后的今天,五湖四海的文人云集江南水乡,共同感受绍兴人对鲁迅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我们来到鲁迅故居,从黑色的石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件泥地的台门间,那里陈列着轿和橹,一丝温暖而熟悉的气息自空气中升腾。从台门斗侧进去,穿过长廊,进一扇小门,就到了桂花明堂,仿佛可以看到当年的小鲁迅瞪大眼睛,迫切地催促祖母讲故事。走过中间的过道,便是百草园了。在那里,仍然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短短的泥墙根爬满了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三味书屋”了。私塾的正中上方悬挂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匾额下是一幅《松鹿图》,两边柱上有一个小园子,桂花树和腊梅树摇曳的风影中,是少年鲁迅和同学们嬉戏玩耍的乐园。

在柯岩风景区,一座临水而建的戏台,软软的越剧声中,十几条载满游客的乌篷船,以及戴着乌毡帽的船工,还有咿咿呀呀的浆声传来。这不正是《社戏》中描写的场景吗?

在咸亨酒店,黑木桌、长条凳、曲尺柜台依旧,孔乙己喝酒的场面几十年不变。更有各类不同品种的黄酒,让我们品尝回味。

在整个绍兴,鲁迅早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可以从与鲁迅有关的街道、广场、学校、电影院、纪念馆,以及与先生笔下各色人物、风情有关的店名、商品名上看出。毕竟,先生在绍兴度过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光。这几天,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水乡设戏、学术研讨、鲁迅笔下风情游等系列活动,把纪念鲁迅诞辰的节日安排得丰富多彩。

在我的学生时代,鲁迅是《故乡》里的“迅哥”,是《社戏》里那个贪玩的逃学的读书郎,是《孔乙己》中落拓的酒店小伙计,是《祝福》中那个在祥林嫂的诘问下支吾其辞的白面书生。后来才知道,鲁迅是“民族魂”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中国的脊梁” 。进入新时期以来,有人想靠对鲁迅撒泼骂街的谩骂来哄抬自己,说先生是“乌烟瘴气鸟导师”,“光靠一堆杂文是立不住的”。

所有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正的鲁迅是一把刀,他以刀的方式思想,并活着,用情、以心运心。他就是刀,并入木三分。在中国现代版画中,鲁迅画像频繁地出现,几乎每一代、每一位版画家,都曾经创作和临摹过鲁迅画像。因为鲁迅有一种刀的气质,一种刀的精神;他对民族、对人民巨大的悲悯感以及血性的东西,被现在的很多作家丢失了。的确,鲁迅在杂文中表达的各种既锋利而又芜杂的思想,对许多人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或神经上的刺激。

在中国文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过程忠,鲁迅第一个以他的文学创作充分地体现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并在短篇小说、诗性散文和杂文创作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2000年,香港《亚洲周刊》推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评选活动中。鲁迅小说集《呐喊》高踞榜首,成为世纪中文小说之冠。能在散文诗领域与散文诗的开创者波特莱尔等外国文学名家相颉颃的,却惟有鲁迅一人而已。他所展示生命本真状态和个性精神世界方面的深度和表达的力度,都是后来者的作品无法比拟的。因为鲁迅的散文诗作品是生命的诗性的展现。

参加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回到杭州花木掩映中的创作之家,院子外的竹林中传来《芦笙恋歌》,让我们宛若置身云南傣族的孔雀舞蹈之间。我们的话题从铁凝的一句话谈起,刚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手中接过奖牌的获奖作家铁凝说,这是一个庄重的大奖,当代中国作家都很看重它——仅这个大奖的名字就非常有分量。是呀,郁达夫生前就感慨过,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

对鲁迅的曲解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今后也不会停止。但是,在先生的故乡绍兴,我们亲眼目睹人们热爱鲁迅,就像热爱空气和阳光。鲁迅作品中感伤的情调和悲悯的情怀始终是我们创作的参照系,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都竖着良心的标杆,那就是鲁迅直指人心、感铭肺腑的时代见证。

        原载《厦门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